《飲於能力之源》一書由三部分組成:〈引往能力之路〉、〈祈禱出來的能力〉和〈教會復興實況〉。書中有不少提醒傳道人和牧者的篇章,但其實所有願意追求長進的基督徒都值得一看,不諱言這本書會使自己感到扎心,讓自己有不少提醒和反省。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其中一些感想。
1. 第一部份:〈引往能力之路〉
要得到能力 ─ 是有一定途徑可尋的,並不神秘,因為神很願意賜能力給祂的子民。但我們好像常常都很軟弱?首先要弄清楚作為信徒的責任,就是悔改、順服和對付。
「悔改」─ 相信我們都不陌生,在清楚得救的一刻,我們在主面前認罪,真心接受主耶穌為個人救主,由祂掌管我們生命……但這並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需要常常在主面前反省檢討,而每天的靈修就是最佳時機。這並不是要讓我們變得「神經質」,而是為到自己能真正親近主。「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來12:14〉,盼望我們都記得。
「順服」─ 我們也常常聽,即要注意主的話,承認其權威並實行祂的吩咐。正如雅各說:「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唯有信心和行為並行,信心才因著行為成全。」〈雅2:20-22〉如果我們認為自己對主的信心還不錯,與主關係也還好,不妨也看看自己的生活,如能不能有節制地不晩睡、控制好自己的舌頭和脾氣、跟別人有沒有嫌隙、遇到困難有沒有發怨言等。簡單地說,就是聽道而行道。
「對付」─ 是離開自己的「舒適範圍」,讓主改變自己。我們都喜歡安於現狀,這是正常不過的。但若這樣,我們雖已得救,卻甚少經歷神,以致我們常常感到信仰和生活的抽離,常常感到無力。有時候我們從一切忙碌中靜下來,心裡會有個聲音:「我不能也不願意再這樣下去。」不要讓這個聲音再次被忙碌淹沒,只要我們遵著主命而行 ─ 認罪悔改也好,放棄一些愛好也好,關心一位肢體也好,嘗試新的事奉也好,傳福音也好……,好像亞伯蘭當初聽主的吩咐「出去」,離開安逸的吾珥,儘管有失敗軟弱,最終要得到迦南的豐盛。
當然主的心意不是叫我們實行個人英雄主義,有了上述的個人追求就可以單人匹馬地事奉主。弟兄姊妹追求的步伐也不一樣,主的心意是叫我們「同心合意地」事奉祂。若我們自認自己已有一定追求便以為身邊的肢體「不夠屬靈」,心底裡不願與他們相交和事奉,求主憐憫我們,這絕不是一個正確的追求方向。環顧身邊「有分量」的屬靈長者,他們不只是用聖經要求和教訓弟兄姊妹,而是推心置腹地為他們去著想,體諒他們的軟弱和需要,求主給我們都有這樣的心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