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指引:2020/01/05 創10章1節至11章26節

創10章1節至11章26節

10章1至5節,摩西先交代「雅弗」的家譜,因為「雅弗」是長子。雅弗有七個兒子,但經文只交代「長子」(「歌篾」的家譜);和「第四兒子」「雅完」的家譜。因為這兩族人與以色列人的歷史有多少關係,其他五個兒子的家譜都沒有甚麼關係。從這幾個家譜中、我們看到有一些比較熟悉的名字,例如:「瑪各地」就是羅施、米設、土巴(即今天的土耳其),這三族人之地;他們同受一個王「歌革」統治(結38:3, 39:1),活躍於北方亞美尼亞一帶;「瑪代」就是今天的「伊朗」;「亞實基拿」曾與亞拉臘、米尼,一同來攻擊巴比倫(耶51:27);「陀迦瑪」在北方極處(結38:6),即今天的俄國;「雅完」就是「希利尼」(但8:21)、即今天的「希臘」(但8:21, 10:20, 珥3:6, 亞9:13)。他的後裔「他施」就是西班牙;「基提」是地中海的「居比路島」,今譯為「塞普路斯島」。可見這些人散居在「地中海」沿岸和北方一帶的歐洲人。

10章6至20節,「含」有四個兒子,但經文只特別交代其中三個,長子「古實」,因住在北非洲「埃提阿伯」地區,所以他的後裔皮膚漆黑(耶13:23)。「古實」的兒子,共有五個:「西巴、哈腓拉、撒弗他、拉瑪、撒弗提迦。」但經文只介紹兩個,第四兒子「拉瑪」,因為他有兩個出色的兒子,「示巴」和「底但」。「示巴」即今天的「也門」,位於阿拉伯半島最南部紅海轉彎角,古時的示巴女王曾經仰慕所羅門的智慧,親身來訪。第二兒子是「哈腓拉」,住在「死海」東南部靠近沙地阿拉伯大沙漠,「哈腓拉」主要是阿拉伯人。「含」的次子「麥西」,他的後裔發展成為七族人,總的來說,「麥西」的後裔主要成為「埃及人」和「非利士人」。「含」的小兒子「迦南」,這人被挪亞特別指名道姓地咒詛,因為他的父親「含」看見自己的父親「挪亞」赤身露體,沒有為他遮羞,返以張揚出去。「迦南」有十一個兒子,較著名的包括西頓、赫人、耶布斯人、亞摩利人等。

摩西在「含」的族譜中插入「寧錄」的事蹟,根據《兩個巴比倫》一書,「寧錄」在「巴別塔事件」中引進許多偶像。「寧錄」為「世上英雄之首」這話不應理解為表揚他的偉大。其實他建造「巴別塔」,是製造「假宗教」來鞏固他的「政治勢力」,他想要統治全人類,不准他們遠離他的統治範圍。所以我們解釋這節經文、應該從「建造巴別塔」的角度來理解,他成了「敵基督系統」的第一個暴君。「他在耶和華面前是個英勇的獵戶」,「獵戶」未必是獵野獸,如果用於邪惡方面、可以解為「嗜殺好流血者」。所以整句話可以譯為-「他嗜殺好流血,為要敵擋耶和華。」他不准人們離開他統治的範圍,他不理會神要人「遍滿地面」的定旨。凡不肯順從他的,就把他們殺害。他不相信挪亞的咒詛,認為自己不但不會做任何人的奴僕,他反而要做全人類的大暴君。「他國的起頭是巴別……」他在「巴別」建造「巴別塔」是為「建國」。「巴別」(Babel),這個字在《聖經》中譯為「巴比倫」共有257次之多。《但以理書》所預言的「金、銀、銅、鐵大像」和「四獸異象」都是指「敵基督系統」─由巴比倫、瑪代波斯聯盟、希臘、羅馬組成,所以指「寧錄」是「敵基督系統」的「先聲」是沒有錯的。

摩西交代完「迦南」的後裔,再註明「迦南的境界」,估計是叫以色列人特別注意,一定要得這地為業。「迦南的境界」是「西界」,「西頓向基拉耳的路上,直到迦薩」,「西頓」是地中海岸極北的一座城;「迦薩」是地中海岸極南的一座城,接近埃及的邊境。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以地中海為西界。至於「基拉耳」,因為亞伯拉罕曾經在這裡寄居過,所以摩西故意提及這城,作為神應許的證據之一。「南界」:「又向所多瑪、蛾摩拉、押瑪、洗扁的路上,直到拉沙」,意思是從「迦薩」向東伸展、經過死海南邊的四城─「所多瑪、蛾摩拉、押瑪、洗扁」、直延到「拉沙」─巴勒斯坦極西南。「東界」和「北界」都沒有提及,因為北方天然以北方的利巴嫩山為界,而東方天然以約但河和死海為界。這些地都是「含」後裔居住之地,都成了神應許賜給以色列人之地的一部份。這些地的人因為罪惡滿貫、所以神要藉以色列人來滅絕他們。

10章21至32節,經文開始就說明:「雅弗的哥哥閃、是希伯子孫之祖。」表明「閃」的家族是蒙福的,因為「閃」本來不是長子,但挪亞立他為長子,皆因他遮父親的羞。寫這家譜的目的為要顯示亞伯拉罕是「希伯來人」。摩西認為「希伯來人」是特別有福的,因為正統信仰由「希伯」傳流下來。「閃」有五個兒子-「以攔、亞述、亞法撒、路德、亞蘭」。「以攔」和「亞述」都失去長子名分,所以長子名分就由「閃」的第三兒子「亞法撒」承繼了,「亞法撒」的孫是「希伯」,他將挪亞遺傳下來的純正信仰保存下來,所以耶和華神也稱為「希伯來人的神」。「希伯」有兩個兒子,「法勒」和「約坍」。「路德」是「閃」第四個兒子。這名字在《聖經》中也出現過幾次,都是說「路德人」最善長「拉弓」(賽66:19, 耶46:9)。「亞蘭」是「閃」的第五個兒子。經文沒有交代「以攔、亞述、路德」這三個兒子的後代如何;只是特別交代「亞法撒」和「亞蘭」的後代。經文指出:「亞蘭的兒子是烏斯、戶勒、基帖、瑪施。」因為「亞蘭人」在北方勢力非常大。所以亞伯蘭居住在亞蘭人中間,也稱為「亞蘭人」。後來照神的吩咐而離開本地、本族、父家才稱為「希伯來人」。後來「亞蘭人」與「以色列人」常常爭戰,所以摩西特別註明「亞蘭」五個兒子的名字,其中有我們熟悉的有「烏斯」,因為「約伯」是「烏斯地人」(伯1:1)。挪亞的後裔分散各地之後,因適應各地環境而漸漸變成白種人、黃種人、棕種人、黑種人、紅種人。

11章1至4節,「寧錄」要藉暴力來統治全人類,那時人口不多,初時為了宣揚他的勢力,他與眾人彼此商量,用平原的泥做磚,把磚燒透;又用石漆當灰泥,效法該隱建造一座「巴別城」(「巴別」(Babel)在《聖經》中常譯作「巴比倫」),為要牢攏眾人,不准他們分散。後來人口漸漸多起來,他又在「示拿地」建造以力、亞甲、甲尼,合共四座城。(示拿地就是「巴比倫」,參但1:2, 亞5:11)他要建築一座巨大和極高的祭壇「巴別塔」,代替各人為自己建造的小祭壇,表示敬拜天上的星辰萬象神更容易「通天」,神必定會悅納,並大大賜福與他們。人類將「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貶為「天上的星辰萬象」,後來更降為「山河百獸」,這樣的改變是由「寧錄」開始的。寧錄這話果然湊效,人們開始佩服他,不再要求分散在全地了。由於「閃」的第四代是「希伯」(「閃」生「亞法撒」;亞法撒生「沙拉」;沙拉生「希伯」),而「含」的第三代是「寧錄」,所以「希伯」在「寧錄」興起之時,只不過是一個少年人。他影響眾人,堅持神的旨意是要人類分散全地。所以當「寧錄」建造「巴別塔」之時,「希伯」起來反對,認為神的旨意是不可能會改變的,他離開「寧錄」統治的範圍,改名「希伯」,就是遠離本區的意思。

11章5至9節,耶和華變亂當時人們口音,原來神的旨意是叫人類和所有動物都分散全地,享受大地豐富的資源。若長期聚在一起,不但資源很快就用完,而且人類犯罪的行為互相影響,罪惡很快就叢生,等到全地都「滿了強暴、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神就不能不消滅他們。當時人類建造「巴別塔」,就是一種抗拒神旨意和愚昧的行為,因為不知後果嚴重。所以出於神的忍耐和憐憫,神決定在歷史上多做適當的「攔阻」工作,免得人抗拒神的行為會全面成功,使全人類滅亡。「神變亂人的口音」,為要阻止他們建造巴別塔;神在五旬節賜下聖靈,使徒們起來傳道,說起「別國的方言」,不用翻譯,十八種不同方言的人同時聽明白。所以這種「方言」其實是「解除變亂口音」的結果,使福音傳開,毫無攔阻。

11章10至26節,這個「希伯」的長子「法勒的家譜」有記載每一代的年歲,與之前經文記載「該隱的家譜」、「雅弗的家譜」、「含的家譜」、「古實的家譜」不同,相信摩西記載這些家譜,以「亞伯蘭的譜系」為「主流」。因為「純正信仰」從亞當流傳至挪亞、又從挪亞流傳到「亞伯蘭」。神記念這些人的歲數,並不是為準確計算人類歷史有多久;乃是因為猶太人必須背誦自己的家譜,才被同族人承認;凡背不出來的,猶太人就看他們為外邦人,不與他們相交。所以猶太人為了方便記憶,常常故意刪除一些他們不喜歡之人的名字。洪水後、人的壽命明顯減短,因為神認為洪水之前、人的壽命太長,所以人人都不怕死;人們看尋求神而得永生為十分渺茫的事,所以全人類漸漸遠離神。神就將人的壽命從九百多歲,減短至七八十歲,這樣人類想到死亡的問題就實在得多了。此舉大大增加人類悔改的機會。神減短人的壽命,地球才不會太快出現「人口爆滿」,可容納更多人,有更多機會悔改。所以、我們從兩方面知道「世界末日」會來臨:第一是「地球住滿了人」,罪惡叢生也達到最高峰;第二是神所定規「得救的人數」添滿,如同方舟滿了人和動物,其他不肯悔改的人就要沉淪了。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人的壽命之所以大大減短,因為神將「水分子的結構」稍微改變,使陽光穿過「水點」的時候有「天虹」出現。一方面,神要與人立約,以後不再用洪水消滅世界,因為「水分子的結構」改變之後,大氣層就不能藏有這麼多「水氣」。另一方面,大氣層大量減少「水氣」,就變得稀薄,外太空的「紫外光」和有害的「射線」就照射到地面來,使人類和動物的壽命大大減短。洪水前、神未曾採取任何「攔阻行動」,任由人濫用「自由意志」而犯罪,所以地上很快就「滿了強暴」,世界末日也很快就臨到他們。洪水後,神為憐憫人,開始採取「攔阻行動」,例如變亂人的口音等等,阻止他們進步,免得人的罪行發展得太快。這是神的恩典、也是神的忍耐(參彼後3:15),因為這些阻止行動,能叫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如要詳細了解上述指引內容,請細閱主光哥所著《創世記研經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