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指引:2020/04/26 創43章至44章

創43章至44章

43章1至14節,現在雅各家糧食又喫盡了,雅各叫他們兄弟們再下埃及去糴糧。猶太起來對父親強調,「那人」說得很明白,若不帶「便雅憫」同去,不得見他的面。所以若不打發「便雅憫」同去,大家都不願意去;全家餓死就算了。雅各聽了,態度開始放軟。他埋怨眾子為甚麼告訴「那人」還有一個小兄弟?眾子回答,因為「那人」懷疑他們是奸細,對他們詳細盤問,他們不能不將家庭背境告訴他,表示他們不可能是甚麼政權派來的奸細;而且他們根本沒有想到,「那人」竟然要求見「便雅憫」,才相信他們是清白的。雅各無言以對,猶大就向父親進言,表示現在應該打發便雅憫同去,免得全家一同餓死。猶大又願意作保,若不帶便雅憫回來,願意永遠擔罪,加上流便也表示可以殺他的兒子。若不是父親耽擱,如今第二次糴糧也回來了,意思是父親不應這樣堅持。結果雅各准許猶大和眾子帶「便雅憫」同去,但吩咐眾子,將「這地土產中最好的乳香,蜂蜜,香料,沒藥,榧子,杏仁」送給那人為「禮物」,這是迦南地最好的土產,可能是埃及少有的,只有富有人家才買來製造香膏和做名貴的菜。未必是非常貴價,但也是雅各盡所能,獻最好的為禮物。兄弟們還帶了三倍的銀子,先歸還上一次「弄錯了」,不知怎樣沒有收的銀子,再次繳付,為要顯示自己「誠實」,有助於表明自己不是「奸細」;另帶「加倍的銀子」,可能是為「罰款」和「第二次糴糧」用的。約瑟十一個兄弟為「求糧食」而來向約瑟下拜;但約瑟的父母從來都沒有向約瑟下拜,是否「十一顆星和太陽月亮向約瑟下拜」的「異夢」沒有完全應驗呢?不!因為雅各這樣向約瑟送禮;後來他的眾子去見約瑟之時,約瑟問及他們父親的安,他們就代表父親「向約瑟下拜」。而且後來雅各全家下埃及投靠約瑟,在約瑟的名下享福,就是佩服他的榮耀的意思了。雅各最後仍然沒有把握,只能仰望「全能神的憐憫」。意思是,禮物和罰款如果不生效,惟有希望「神」來管轄「那人」,叫他釋放兩個兒子回來。雅各又說「我若喪了兒子,就喪了罷」,意思是,約瑟已經死了,他這麼執著也沒有用。現在最重要是讓便雅憫一同去,好糴糧回來,救全家不死。

43章15至34節,上一次雅各的眾子來糴糧,約瑟用嚴厲話來威嚇他們,又將他們囚在監裡;這一次約瑟見到他們帶著他的親弟「便雅憫」無恙前來,他就非常歡喜及恩待他們。本來,哥哥們和便雅憫拿著那禮物,又手裏加倍的帶銀子,來「站」在約瑟面前,要向約瑟解釋的。但約瑟沒有接收他們的禮物,也不聽他們任何解釋,只轉過來吩咐家宰領他們「回家」,按理哥哥們應該吃驚的。約瑟領他們回家,是因為見到親弟「便雅憫」也來了。這是說,約瑟為「便雅憫」的緣故,開始一步一步承認他們是「弟兄」,看他們是自己的「家人」。這也是約瑟第一次「近距離」讓哥哥們看清楚自己的面容,照理他們應該認得約瑟才對。但他們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因為理性上認為約瑟不可能做埃及的「宰相」。約瑟也故意不肯與他們相認,因為未肯完全饒恕他們,所以要作弄他們,為要懲戒他們。但他們非常害怕,挨近約瑟的家宰,「在屋門口和他說話」,因為他們「不敢進入約瑟家的家」,怕進去就是接受約瑟用私刑來審判。他們就向家宰解釋,上一次來糴糧是誠實的,並不是奸細。但回去的時候,發現「糴糧的銀子」仍在各人的口袋內,不知道是誰放進去的,所以現在帶回來交還,想要交給家宰。又表示另外還帶銀子來再糴糧,證明帶來兩筆銀子,就是為表示誠實。想不到家宰說,上一次已經收了他們的銀子。並且安慰他們說,口袋裡的銀子是「你們的神,和你們父親的神,賜給你們的。」家宰說這話,表示他知道一切,只是未得主人同意,不敢說出來。家宰這話表示,「你們的神」就是約瑟的神;「你們父親的神」,也是約瑟父親的神。

約瑟吩咐家宰預備「午飯」,並不等到晚上下班才回家之後才請他們吃飯,乃是「立即」請他們吃飯,因為太過歡喜了。約瑟吩咐家宰「宰殺牲畜,豫備筵席」,不是一般的接待,乃是盛情的款待。他們來到約瑟的家,見到西緬從獄中出來了,當然高興。家宰待他們為「上賓」,給他們水洗腳,接待他們如同「上賓」。古時進入尊貴人的「家」,有奴僕為客人洗腳,因為不能將腳上的泥也帶進去。給他們草料餵驢,不但恩待他們,連牲畜也恩待了。實在一反常態,叫哥哥們摸不著頭腦。約瑟來到家裏,他們就把手中的「禮物」拿進屋去給他,又「俯伏在地向他下拜。」這是第二次下拜了。第一次是為「糴糧」,應驗「十一棵禾稼向他下拜」的夢;但第二次是為獻「禮物」,希望約瑟「笑納」,所以應驗「十一顆星向他下拜」的夢。約瑟問他們好,這是約瑟開口說的第一句話。約瑟又問:「你們的父親,就是你們所說的那老人家平安麼?他還在麼?」他們更希奇了,自己的父親與他何干?為甚麼他要詳細問父親的安呢?其實約瑟是一步一步暗示自己就是他們所賣到埃及的弟弟。他們回答說:「你僕人我們的父親平安,他還在。」於是他們「低頭下拜」。為甚麼問他們父親的安,他們要「低頭下拜」呢?因為他們感到不配,認為自己的「父親」只不過是「你僕人我們的父親」而已,所以他們「下拜」是代表父親向約瑟「下拜」的。這就完全應驗約瑟第二個夢的預言了。

約瑟僅次於法老,所以一個人享受一席。為雅各的眾子又擺了一席。約瑟為了進一步顯示自己就是他們的弟弟,故意按著他們的「長幼次序」,編排他們坐席。眾弟兄就彼此「詫異」—這位宰相怎會這麼準確地知道他們的年紀?「詫異」是因為雖然「宰相」請吃飯,但無須按客人的年紀編排座位。就算有這樣的需要,就請客人自己編好了,何須由主人家來編排?如果約瑟按他們的長幼次序來編排座位,約瑟坐在那裡?當然約瑟不與他們同坐,乃是高高在上,坐在另一席上。這是顯示「約瑟」的位份高過所有哥哥們的位份,所以他們其實十個哥哥和約瑟的年紀,只不過相差七年而已,彼此很接近,很難辨認十一個人的長幼次序的。但約瑟能分辨,這一點顯示約瑟是有意顯示自己的身分的。但約瑟要等他們自行認出來,要看看他們如何悔改和道歉,才肯原諒他們。約瑟自己一個人吃「一席」,吃不完;所以將自己的食物分給各人。這舉動不應該是一般主人待「客人」的舉動,而是對自己「親人」的舉動。而且,約瑟不是吩咐一個奴僕來分食物,是自己親自分給他們,顯示非常的親切。約瑟又特別向他問安說:「小兒阿,願神賜恩給你。」並且愛弟之情發動,因為忍不住,就急忙尋找可哭之地,跑進房問裡,哭了一場。之後洗臉,勉強忍著,才出來吃飯。其實無論約瑟怎樣忍著,都被哥哥們看出來,約瑟對「便雅憫」一見如故,有非常的情份。尤其是約瑟分食物的時候,分給「便雅憫」的比其他哥哥「多五倍」。這是最明顯不過的,代表約瑟進一步暗示自己就是他們的弟弟約瑟,所以特別偏愛自己的「親弟」。可是,他們就是不敢相信。經文說:「他們就飲酒,和約瑟一同宴樂。」這樣一同宴樂,只不過是減少害怕,知道不會被私下審判,反而得與宰相同席吃飯,感到非常慶幸而已。他們還未能進入「一家團聚,冰釋前嫌」的快樂。

44章1至17節,宴會完了,那一夜雅各的眾子當然小住一天,第二天才帶著所糴的糧食回家。誰知那一夜,約瑟吩咐家宰把糧食裝滿各人口袋,又把各人的銀子放在各人的口袋裡。但將約瑟的「銀杯」放在「便雅憫」的口袋裏。第二天回去,走到離城不遠的時候,約瑟吩咐家宰追上去,指控他們「以惡報善」,偷了約瑟「占卜用的銀杯」。雅各的眾子當然否認,並且引上一次發現口袋裏的銀子,也從迦南地帶回來為證據,顯示自己是誠實的,絕對不會偷東西。所以他們十分激忿,表示「在誰那裏搜出來,就叫他死,我們也作我主的奴僕。」於是家宰逐個搜查他們,最後在「便雅憫」的口袋裏搜出來。眾人看見,百詞莫辯,但心中知道是「宰相」有意嫁禍他們的,只是不知道原因而已。於是他們撕裂衣服,全體返回城去。約瑟生平從未犯過罪,現在卻用「插贓嫁禍」的欺騙手段來嫁禍哥哥們,目的是將弟弟「便雅憫」留下來。因為約瑟不想饒恕哥哥們,想打發他們走,只想親弟「便雅憫」留下來,與自己一同生活。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幸好最後約瑟受感動,肯與哥哥們相認。約瑟不應將「銀杯」放在「便雅憫」的口袋裡,然後說他偷了。這是作假見證陷害人。這「插嫁禍」的手段是經由家宰做的。日後這家宰會鄙視約瑟,認為他原來是一個鄙卑小人,便叫約瑟在外邦人中大失見證。約瑟不應說,這「銀杯」是「占卜用的」;更不應該說:「你們作的是甚麼事呢?你們豈不知像我這樣的人必能占卜麼?」約瑟的「解夢恩賜」是神賜給他的,不應看為「占卜邪術」,污辱了神的榮耀。猶大向約瑟表示,「我們與那在他手中搜出杯來的都是我主的奴僕。」約瑟卻說:「我斷不能這樣行,在誰的手中搜出杯來,誰就作我的奴僕.至於你們可以平平安安的上你們父親那裏去。」其實這是假公義,約瑟想要獨佔「便雅憫」才是真的。約瑟未經「便雅憫」同意,就不應該用手段強行將他留下來。不錯,「便雅憫」會愛哥哥約瑟,但也會愛父親雅各。若強行把他留下來,「便雅憫」會感到很難做人,因為對不住父親。約瑟明明知道父親還在,又知道父親極愛這個小兒子「便雅憫」,就不應搶奪父親所愛,讓父親獨自傷心。如果父親真的傷心至死,自己豈不是成了千古罪人?

44章18至34節,猶大曾說服父親將「便雅憫」帶來見約瑟的,他更向父親保證,若不將「便雅憫」帶回來,就永遠擔罪。所以猶大感到有責任與約瑟爭論。猶大說:「我們對我主說甚麼呢?還有甚麼話可說呢?」這不是認罪,只示「有話要說」,只是「不知如何說」而已。如果以忿怒向「宰相」回話,只有死路一條。猶大「表白無法表白的話」,表示誰可以直斥「宰相」故意「插贓嫁禍」呢?「神已經查出僕人的罪孽了」,意思是「我們只能承認,我們都是罪人。我們從前犯罪得罪神,現在神藉著你查出來,間接向我們追討。既然如此,我們就忍受神給我們的懲罰,默言不語。」猶大表示,雖然約瑟不義,神還是公義的。「我們與那在他手中搜出杯來的都是我主的奴僕」,意思是「我們全體和『便雅憫』都留下來,做你的奴僕好了。我們不能單獨留下便雅憫,要承擔,就讓我們全體一同承擔吧。反正我們無法回去向父親交代。」猶大先求約瑟不要發怒,讓他講覆述完整個事情的因由。猶大完全沒有解釋「偷銀杯」的事;而是非常有技巧地將問題倒轉過來,指出「約瑟」才是「始作俑者」,因為約瑟不理會他們父親從來不讓「便雅憫」離開他半步,硬要見「便雅憫」,這是很大膽的陳詞。因饑荒甚大,父親吩咐眾子再去糴糧,猶大就與父親爭辯:若不讓「便雅憫」同去,必不得見「約瑟」的面。父親解釋不能帶走「便雅憫」的原因,因為他的妻子給他生了「兩個兒子」,一個被撕碎了;現在又要將「便雅憫」帶走,倘若他遭害,父親就大大埋怨-「那便是你們使我白髮蒼蒼,悲悲慘慘的下陰間去了。」猶大這樣表白,表示他們「夾在中間」-「約瑟」非要見「便雅憫」不可;「父親」認為「便雅憫」若離開他就必死無疑,認為是眾子害死他的,叫他悲悲慘慘的下陰間。猶大表示,「約瑟」若堅持要留下「便雅憫」,父親就必定死,因為父親的命與童子的命相連。暗示「約瑟」就變成殺害他們父親。其實「約瑟」留下「便雅憫」,只不過是為滿足個人求證的慾望而已,但害死他們父親,又拆散他們全家,於心何忍?所以他表示全體都不敢回去見父親,不如全體留下來做「約瑟」的奴僕,這樣還可能勉強製造一個似乎合理的理由,向父親交代。猶大表示,自己成功說服父親讓「便雅憫」一同下埃及,因為曾向父親保證,若不帶「便雅憫」回來,就願意「永遠擔罪」。最後求約瑟准許猶大代替便雅憫做奴僕:猶大完全沒有交代「有沒有偷銀杯」的事;但暗示約瑟應該心知肚明,是你「插贓嫁禍」,害我們全家家散人亡的。你若仍有多少良心,就求你准許我代替「便雅憫」做奴僕好了。讓「便雅憫」回去見父親,使父親不至於死。不然,你就是殺我們父親的兇手了。

(如要詳細了解上述指引內容,請細閱主光哥所著《創世記研經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