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指引:2020/08/23 太12章

太12章

1至8節,根據申命記23章25節「你進了鄰舍站著的禾稼,可以用手摘穗子,只是不可用鐮刀割取禾稼。」門徒在經過麥田的時候,因餓了就掐起麥穗來吃,並不違反律法,法利賽人針對的是他們「在安息日」作此事。主耶穌引用幾個理由來反駁法利賽人的批評,第一是引用撒母耳記上21章1至6節,當時大衛問祭司求食物,祭司沒有尋常的餅,就拿聖餅給他,這是從耶和華面前撤下來的舊陳設餅。主指出當時大衛也是在飢餓之時,吃了只有祭司可以吃的餅。但並沒有說此事是安息日發生,所以,主耶穌所講的重點應是指祭司因為是大衛才給他吃,而引伸主耶穌那時候,因為祂自己比大衛更大,所以,祂的門徒作此事,也無不妥。第二是關乎在安息日裡,律法仍准許祭司在殿作工,意思是若不殿裡,那些工是不能作。然後,主解釋「在這裡有一人比殿更大」,因此,第二個理由仍是指向祂自己,有祂在,所以門徒在安息日作此事,並無不妥。第三個理由是引用何西阿書6章6節,這是要表明神所看重的是什麼?神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沒有憐恤,獻祭也是徒然。在主的眼中,不論是否安息日,人餓了就需要食物,這是主的憐恤,正如在馬可福音2章27節「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而人子就安息主日的主,因此,祂憐憫門徒,容讓他們在安息日,因餓了就掐起麥穗來吃,主既視之為無罪,法利賽人若明白神的性情,就不會將無罪的當作有罪的了。

9至14節,本段發生的事件也是與安息日有關,當主進入一個猶太人的會堂,那裡有一個人枯乾了一隻手,有人為要拿把柄控告主,就故意問主耶穌說:「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在一般人眼中,醫治此人明顯並無迫切性,就是過了安息日治他分別也不大。但主的角度並非如此,祂以問題的方式回答:「你們中間誰有一隻羊,當安息日掉在坑裏,不把它抓住拉上來呢?」若在安息日,猶太人有屬於他自己的羊掉在坑裡,他就會將羊抓住拉上來,因為羊是屬於他的。在主耶穌的眼中,「人比羊何等貴重呢?」就是說祂看人何等的寶貴,在安息日為人作善事,這是可以的。既然是出於愛,就沒有必要拖延,因此,在法利賽人的試探下,主在安息日仍治好那人的手。明顯法利賽人對主耶穌所講的教訓並不以為然,相反,因主顯出祂自己的權柄在安息日之上,又公然違反他們所強調守安息日的規條,他們就動了殺機,商議怎樣可以除滅耶穌。

15至21節,主知道法利賽人要除滅祂,就離開那裡,明顯主認為時候未到。但那時仍有許多人跟著祂,主將有病的人都治好了,祂同時又囑呼他們不要給祂傳名。馬太隨即解釋,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參閱以賽亞書42章1至4節),這個預言是要表達主耶穌為父神所揀選、所親愛、所喜悅的僕人,主不是為自己作事,祂為承擔使命而來、而活、而作工。因此,當父神安排的時候未到,祂便不要人給祂傳名,祂既不爭競、不喧嚷,街上也沒有人聽見祂的聲音,主從來沒有為自己要揚名立萬。祂來也不是要施行審判,對那些被壓傷的蘆葦、將殘的燈火,就是代表那些將來滅亡的人,包括那些攻擊祂的法利賽人或是不認識主的外邦人,祂都不折斷、不吹滅。祂第一次來到世上,不是為審判世人,乃是為了憐恤擔負罪惡的人。當祂成就救恩,連外邦人都要仰望祂的名。

22至37節,馬太現在將讀者帶到另一個情景,主醫治了一個因被鬼附而又瞎又啞的人,從法利賽人和主耶穌在下文的話,我們知道這人的病是因被鬼附所致,眾人看見主行這個神蹟,便驚奇說:「這不是大衛的子孫麼?」就是他們以主為基督(參太22:42),眾人的反應明顯激發法利賽人的不滿,法利賽人將原來榮耀神的神蹟,說成耶穌是靠著鬼王趕鬼的控告,藉此消除眾人抬舉主耶穌的影響。主耶穌知道他們的惡意,就指出他們的指控並不合理,撒但之間若互相趕逐,就如一國、一城或一家自相紛爭,常理都知道必站立不住。第二方面,法利賽人既論斷主耶穌是靠著別西卜趕鬼,那他們的子弟趕鬼又是靠著誰呢?即是說他們憑什麼來判定趕鬼的能力源頭,他們總要有個合理的說法。第三方面,主指出若祂是靠著神的靈趕鬼,這是神的國臨到他們,這意味得著他們若說主耶穌靠鬼王趕鬼,他們就是以神為鬼王,無疑這是在褻瀆神。主進一步指出祂和魔鬼是敵對的關係,祂以自己比喻作那捆住壯士的人,祂得勝魔鬼,搶奪壯士的家財意思是從魔鬼的手下搶奪受牠壓制的靈魂。「就是敵我的」是表明主與魔鬼是勢不兩立的,但那些不肯歸向主的人,就只有流離分散,不會有中立的人。在31節的「所以」,就是警告法利賽人,從上下文思想主的話,我們會發現主不是說法利賽人誣蔑祂是不得赦免的罪,因為祂明說凡說話干犯人子的,還可得赦免。那什麼是干犯或褻瀆聖靈的話呢?主在上文曾說:「我若靠著神的靈趕鬼,這就是神的國臨到你們了。」當人看到主行這些神蹟,他們就當想到神的國臨到,這是聖靈的作為,但法利賽人既說主是靠著鬼王趕鬼,他們的話就表明他們拒絕主是靠著聖靈趕鬼,主便指出他們在拒絕神的國。當神蹟是如此明顯出於聖靈,倘若他們仍然不接受,堅持拒絕,不信到底,這便是干犯聖靈,今世、來世總不得赦免。筆者想到保羅信主的經歷,保羅(從前叫掃羅)在大馬色路上遇到主,主如此明顯向他顯現,倘若當時掃羅仍然硬心,堅拒接受主到底,我們可以想像到他將會有何等結局。其實任何人信主,都是聖靈在人心裡作感動的工作,若那人至終拒絕聖靈的感動,無疑就不能得救。33至35節,主更以樹和果子作比喻,說明這是生命的關係,從法利賽人生命的表現,便能知道他們裡面的生命是善或是惡,主責備他們是毒蛇的種類,也解釋了他們為何說出那惡言來,因為他們心裡所充滿的是惡;主同時也指出善人因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倘若法利賽人真的明白而願意悔改,主仍然給他們機會。否則,當審判的日子,凡人所說的閒話,將成了他們受刑罰的證據,因為人的話就反映人內在善惡的光景。

38至45節,在主責備的話之後,當時就有幾個文士和法利賽人要求主顯個神蹟給他們看,從主的回應,我們看到主沒有如他們所願,他們看神蹟不是為認識神,主既說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看神蹟,這便道出這些文士和法利賽人求看神蹟,並不是真的想尋求神,淫亂更表明這班宗教領袖其實是背叛神。主引用先知約拿的神蹟,一方面預言祂將要死後三日復活,另一方面,以尼尼微人與這世代的人作比較,約拿傳滅亡的信息,尼尼微人聽了便悔改,但在這裡,人子豈不比約拿更大,但這世代卻不肯接受主,所以,尼尼微人要定這世代的罪。還有在審判的時候,另一個比較就是南方的女王,她從地極而來,為要聽所羅門的智慧話;主耶穌比所羅門更大,但這世代的人卻不聽主所傳的道,因此,南方的女王也要起來定他們的罪。不論是尼尼微人或南方的女王,他們都是外邦人,與諸約無關,但他們尚且有悔改和尋求神的心,相比之下,這些稱為神選民的宗教領袖卻拒絕基督,他們被定罪是無可推諉。主又舉另一個例子比說明這邪惡世代也要有如此結局,主繼續以趕鬼來舉例,一個曾被鬼附的人,經歷神的大能,鬼被趕走了,當人「裡面空閒,打掃乾淨」,卻沒有接受聖靈內住,污鬼趁機另帶七個比自己更惡的鬼進去,明顯那人的結局肯定比先前更不好,那人比喻這邪惡的世代,凡經歷主而仍然拒絕主的人,他們的結局必然更是可悲。

46至50節,當主傳講上文的教訓時,不料,祂母親和兄弟站在外邊,要與祂說話。其實祂當時正處於屬靈的爭戰之中,祂要完成父神所交負的工作,因此,當有人告訴祂母親等在找祂時,祂藉此表明一個真理,屬靈的關係比肉身的關係更重要,主看最親的人,就是那些願意遵行天父旨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