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章33至46節,主再說了一個比喻,其中家主是指父神,祂栽了一個葡萄園,並且預備齊存,包括為葡萄園周圍圈上籬笆,又挖了個壓酒池和蓋了一座樓,設置好後將葡萄園租給園戶,代表將管理以色列人(葡萄園)的責任,交給祭司長、文士和長老等宗教領袖,因此,他們理應為葡萄園結不結果子負責。當父神打發僕人(先知)到以色列人那裡去「收果子」。然而,他們竟拿住神差派的先知,「打了一個,凌辱一個,打傷並趕走一個」,代表著以色列人不斷逼害神的眾先知。父神不斷差派先知,要他悔改,他們還照樣惡待他們。最後父神差祂兒子到他們中間,希望他們能尊重祂而悔改。結果這些以色列人的領袖竟然彼此商議,為了霸佔家主的產業(以色列百姓),他們看見百姓都好像跟從了主(如同承受產業),他們便要殺害主耶穌。主講這比喻的目的,是想指出祂有權承受產業,以色列人應該跟從祂。主指出他們拿住園主的兒子,推出葡萄園外殺了,這是預言祭司長等將耶穌推到耶路撒冷城外,將祂釘十字架。主問他們園主應該怎樣處治這些園戶呢?他們很自然的反應是「要下毒手除滅那些惡人,將葡萄園另租給那按著時候交果子的園戶」,他們這樣的回覆便定了自己的罪,他們就是那些惡人。主引用大衛的話:「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主所做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參閱詩118:22-23)當時大衛是指著掃羅棄絕大衛,但神卻揀選大衛作王。現在這話則是指大祭司等就是「匠人」,他們將主耶穌這塊完美的「石頭」棄絕,但神卻將這「石頭」作了頭塊房角石,在殿的柱頂安放這房角石,各房便可靠祂聯絡得合適。父神藉主釘十字架,用來完成摩西祭禮所預表的救恩,在明白的人眼中,這事都看為希奇,主的受死竟是要成就永遠有效的贖罪祭。「神的國必從你們奪去,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這話是指福音由猶太人轉而傳給外邦人,結果外邦人結出福音果子來。因著這些宗教領袖的不信,結果他們就成了那「掉在那石頭上」,「必要跌碎」是指他們因不信而滅亡。當救恩完成,主成了房角石,神的殿就被建成,最後當主再來,如同「石頭」掉在不信的人身上,把他們「砸得稀爛」,接受嚴厲的審判。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聽見主的比喻是指責他們,但他們非但沒有悔改,他們更要想捉拿主,但因眾人以主為先知,他們才不即時下手。 我們中間任何人都要小心,不要因為自己的私慾而廢棄了神的旨意,縱使是曾是神的選民,結果也要「跌碎」。
22章1至14節,這「天國君王為兒子娶親的筵席」就是「羔羊婚娶的筵席」(參啟19:9),筵席上所預備的都是神的應許,主耶穌是「新郎」,教會是「新婦」,也就是那些在路上被召來赴席的客人。猶太人本來是最先被召赴席的客人,但因為他們不理王的僕人,不尊重王和新郎,其中有專顧自己到田裡去的、有去做買賣的,更有人凌辱王打發來的僕人(先知),甚至殺了他們。所以,猶太人非但不配參與這筵席,更被王審判而滅亡。王便吩咐僕人到大路上,凡遇見的人,不論善惡都召聚了來,坐滿筵席。他們便是那原先沒有被邀請的外邦人,福音傳到萬邦,他們蒙恩召得以享受王的喜筵。不論善惡都被召聚了來,因為人不是靠守律法得救,乃是因信稱義。結果筵席上就坐滿了客,就是指末世時,得救的人數滿足了。然而,當王看見進來的賓客中有一個沒穿禮服的,祂便問他為甚麼不穿禮服,「那人無言可答」,王既只挑這個沒有穿禮服的人,可見其他的人都是穿上禮服了,大家既是在路上同被召上,那王必然為客人都預備了禮服,這不穿禮服的人,既是無言可答,便說明他沒有接受主人為他預備的禮服,這是自以為義,不用基督的義袍,結果王還是這個人趕出去,這人就不能得救了。因此,我們不是靠自己的義,應該是靠基督的義活過來,並且流露出主的生命。主講完這個比喻後,便說:「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這說明了「有一個沒有穿禮服的」,其實並不是一個人,這只不過是引這一個人為例子,實際上不以基督的義的人很多,在末世的日子,真心信主的人會越來越少,假基督徒卻越來越多。至於我們自己,又是如何「參與」這個筵席呢?
22章15至22節,當時,因為他們都看出這比喻是指著他們說的,法利賽人便出去,商議怎樣就著耶穌的話陷害祂。他們打發他們的門徒同希律黨的人,裝作尋求真理的人,他們先講了些奉承的話,例如:說主是誠實、不徇情面及不看人外貌等,但他們根本不理會主是否這樣的人,他們只是想利用諂媚的話來誘發主耶穌講出「納稅給該撒可以不可以?」如果主耶穌說「可以」納稅給該撒,主耶穌便失去了以色列百姓的支持,因為他們不喜歡羅馬政府,這樣祭司長他們就可以捉拿耶穌,不怕百姓反對。如果主耶穌說「不可以」納稅給該撒,他們就更可捉拿祂,交給羅馬官府,治祂死罪。耶穌看出他們的詭詐,就指出他們是假冒為善,為的是試探祂。耶穌借用一個上稅的錢幣來回答他們說:「這像和這號是誰的?」當他們說:「是該撒的」。耶穌以他們的話來回應,他們既說這是該撒的物,錢幣上有該撒的像和號為證,那麼,該撒的物就當歸該撒,這是答案是來自他們的回答,他們便無從反對。同時,主耶穌進一步提醒他們,說:「這樣,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神的物當歸給神。」就是另一方面,他們身為屬神的百姓,同樣,他們也應歸向神,如同上述比喻中將「果子」給「園主」。對於我們今天的信徒,我們既說自己蒙恩得救,是屬神的兒女、稱耶穌為主,我們就當將「神的物歸給神」,尊神為大。試探主的人聽見就希奇,離開他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