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賜予利未人事奉祂的職份,又賜祭司職任給亞倫的後裔。神在山上啟示給摩西關乎事奉祂的律例和規條,使以色列人知曉如何過聖潔生活,叫他們如何分別出來歸神。利未記就是記載與神相交的要求,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神的救贖計劃,了解神對事奉祂之人的心意。利未記也記載了一些與那時代文化背景有關的內容,因此,我們不能單看字面的意思,也需了解其背景的意義。
1節,當時會幕已經按神的規定完成,利未記的內容是神從會幕召喚摩西的直接啟示。會幕裡的祭禮規條均含有預表性質,可說都是影兒,其形體卻是指向基督的救贖。
2節,「你們中間若有人獻供物給耶和華」顯示人獻祭給神是人自願的,所以,獻祭是要看人的內心是否真誠獻給主。今天我們的事奉和擺上也是如此,不是為了做給人看,乃是為了獻給主。需從牛群和羊群中獻牲畜為物,牛羊代表著潔淨的祭牲,因為牛羊的性情勤勞、溫順、良善;相反,人不能獻不潔的牲畜,如豬、蛇等類,牠們代表著污穢、詭詐等。同樣,我們獻給神的,也應是聖潔的,若我們要將身體上,就當自潔,不應帶著罪而獻。
3至13節,牛和羊的獻祭精意也是基本相同,獻公牛要在「會幕門口」,表示人獻祭必須在神面前,對準神,不為別的動機,羊也是在神面前獻。同時,要獻「沒有殘疾」的公牛或公羊。按利未記23章12、18及19節,清楚列明這些祭牲必須是一歲的,表明匣是「兒子」,預表的是指向基督。此外,不單奉獻是要甘心,既要獻上,就應是將最好的獻給神,這代表人對神的尊崇和敬意,如此甘心的獻上才可在神面前蒙悅納,基督也是如此無瑕無疪的將自己獻上。然而,昔日有以色列人行詭詐,在群中有公羊,他許願卻用有殘疾的獻給主,這人是可咒詛的(參瑪1:14)。因此,我們今天奉獻也當省察自己,立志將最好的獻給主。那在神眼中什麼是不喜悅的呢?「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參撒上15:22)」除了掃羅王在獻祭上的失敗,還有神對回應該隱的獻祭說:「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它。(創4:7)」若要神悅納,人要謹慎自己,古今如一,透過人所獻的,也反映人對神的心。今天我們的奉獻,不要只在外表的經營和擺上,我們裡面的聖潔、裡面的順服、裡面的甘心獻上,神全都知道,祂也鑒察。
「他要按手在燔祭牲的頭上」是表示獻祭者願以祭牲代表自己,承認自己與祭牲聯合。「他要在耶和華面前宰公牛」或是「要把羊宰…在耶和華面前」,就是自己將祭牲殺死獻為燔祭,表示承認自己因為犯罪而當受死的。因為他願意認罪,而祭牲是預表基督,因此,他所獻的燔祭便蒙神悅納,並且為他贖罪。「亞倫子孫作祭司的,要奉上血,把血灑在會幕門口壇的周圍」,這代表基督為人在十架上流血捨身,為人贖罪,壇是贖罪的地方,更是神施恩之處。「那人要剝去燔祭牲的皮」,代表獻祭者內心的真誠無偽,在神面前是赤露敞開。「把燔祭牲切成塊子」是為了將整個祭牲更易燒盡成灰,我們將自己獻上,也是如此不保留自己,要全然燒盡為主。「祭司亞倫的子孫要把火放在壇上,把柴擺在火上」,壇火是第一次獻祭之時從天降下來的,以後祭司將這聖火保持不熄(參利6:8-9),代表作主工的神僕應使教會保持事奉和奉獻的火熱。「亞倫子孫作祭司的,要把肉塊和頭並脂油,擺在壇上火的柴上」,神的僕人要鼓勵肢體們將生命各方面都獻上,為主燒盡,「但燔祭的臟腑與腿,要用水洗」,「腿」代表人的外表行為需要被洗淨,但人的獻上不應只是外表,內心也要同樣要被潔淨,祭牲必須表裡如一的聖潔。「祭司就要把一切全燒在壇上,當作燔祭」,燔祭是將祭牲的全部都燒在壇上,沒有半點保留給自己,要全獻給神。「獻與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馨香」是燔祭在焚燒時所發出的香氣,代表所獻上的祭,讓人讓神都知道(聞到),為人所喜、為神所悅,今天可說是信徒美好的奉獻見證。
14至17節,論到將「鳥」獻為祭牲,在以色列人中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獻上一隻牛或一隻羊,但人總可盡力而獻,沒有能力的,可以只獻潔淨的鳥類為祭牲,但基本精意也是相同。例如鳥的血要流在壇的旁邊,但由於鳥的血比不上牛或羊的血那樣多,血不夠灑在壇的周圍,但血還是需要流出,可流在壇的「旁邊」。血若不流出,罪就不得赦免,同樣這是預表基督的救贖。「也要把鳥的內臟除掉丟在壇的東邊,倒灰的地方。」倒灰的地方是獻祭完後,燒盡祭牲的灰不能留在祭壇上,要把灰倒到壇東邊之處,但這只是燔祭倒灰的方法,贖罪祭則要倒在營外。「灰」代表神追討的結果,是「祭牲」為我們擔當結果。鳥不切成塊子,原因是身體太細小,不用切開也能燒盡。但獻祭前要抓住鳥的兩個翅膀,把它撕開,但不能撕斷,這預表基督的身體在十架上也如此為我們獻為祭。不論是牛、羊、鳥都可獻為燔祭,但都是要求人盡己力而獻,若富人只獻鳥,他明顯就不是將最好的獻給神,神是知道的。相反,如新約中的窮寡婦,她所獻的雖然在人看來微不足道,但主不單是知道的,祂的稱讚也是極大的。
(上述部份的獻祭內容,請參閱主光哥網站中的《利未系統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