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指引:2022/09/25 路7章1至17節

1至3節,自從上一次主耶穌在迦百農治癒彼得的岳母和許多病人,眾人要留住他,他表示「也到別城去傳神國的福音」之後,他就開始在加利利各城週遊傳道,現在再回到迦百農。由於主耶穌在迦百農的名聲早已傳開了,按理他在迦百農應有許多工作才對。但路加只選記一個「醫治百夫長的僕人」事蹟,其他都省略了。路加選記這事,因這個百夫長的事例非常獨特。經文記載他所「寶貴的僕人」病得快要死,如今他聽聞耶穌回來了,他就派人去求耶穌,請耶穌快快來醫治他的僕人。他未見過耶穌,竟然百分之百相信耶穌,比親眼看見耶穌行神蹟的人信得更深,這實在叫人希奇。他不親自去見耶穌,相信是怕以羅馬官員的身份來壓逼耶穌,不好意思。他明白耶穌的地位比自己高得多,所以他請幾個尊貴的猶太長老來為他求耶穌,而這幾個長老也可以見證他的為人是怎樣疼愛百姓;這樣,由第三者為自己作見證,好過他為自己作見證。

4至5節,長老們「切切求」耶穌,表示真心求,並不是為敷衍百夫長的情面而馬馬虎虎的求。這些長老本來是死守猶太人規矩的人,一向不肯與外邦人交往;但他們認為這個百夫長十分例外,他愛百姓,又給他們建造會堂。因著他的愛心打通了外邦人和猶太人之間的隔膜。長老們向耶穌見證,這個百夫長是「配得」耶穌幫助的,表示他們非常敬佩百夫長的為人,認為任何先知,甚至是神,都應該會同意好好報答他。主耶穌的性情本來就是從不拒絕任何人的請求,現在聽到有一個這樣廣被眾人敬愛的百夫長,當然也很想幫助他。

6至8節,百夫長認為耶穌親自到他的家,他感到不配;這一點,是他臨時想起的。他託幾個長老去請耶穌之時,思想只集中在無論如何也要救他的僕人。及至那幾個長老出了門,他越想越覺得不妥當,因為想到耶穌每次醫病趕鬼,都是只「說一句話」就成了,連鬼也服了耶穌。這些現象表示,耶穌在靈界地位非常高,權力非常大,甚至耶穌可能是「神的兒子」,而百夫長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羅馬官而已,怎敢要求「神的兒子」來就自己,到他的寒舍來醫治自己一個小小的奴僕呢?於是他託幾個「朋友」跑去,在離他家「不遠」的地方堵截耶穌,向主表示,「主到舍下,不敢當」;自己地位低微,耶穌地位崇高,要耶穌來遷就自己,實在不尊敬。所以他不是打發幾個「兵」,而是打發幾個「朋友」去告訴耶穌,免得對耶穌不敬。其實羅馬大帝國是戰勝國,猶太人是二等公民而已。再者,很少外邦人明白屬靈的事,像這個百夫長明白得這麼深,他竟然百分之百相信耶穌的屬靈地位。所以這個百夫長實在是一個屬靈奇人。百夫長表示,請主來,感到自己不配;自己去見主,還是感到不配。由此可見,這個百夫長心目中的耶穌,地位何等崇高,如同他感到沒有資格去見該撒大帝一樣。百夫長認為,主耶穌來訪,他感到不配;他愛自己的奴隸,到處替他想辦法,要醫治他,他卻認為這個奴隸配得他這樣愛他。但百夫長不敢要求耶穌愛他和他的奴隸,因為「恩」可以求,「愛」卻不可以勉強。百夫長知道主耶穌醫治每一個病人,都是只說一句話而已。他想,主耶穌一定是發出一個「命令」,吩咐一個天使去辦理就成了;既然是「命令」,就與距離無關,何須這位尊貴的主親自駕臨他的寒舍呢?他想到自己也有兵權,吩咐一聲,屬下就會為自己辦任何事,何況主耶穌是神的兒子,豈不更有權柄麼?如果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會感受到,主耶穌肯進入我們的心,是何等的福氣和尊貴,就如稅吏長撒該所感受的一樣。

9至10節,主耶穌「希奇」這個外邦人竟然有這麼大的「信心」。在猶太人中,主卻找不到一個有這樣大信心的人,叫主感到無限感嘆。所以主後來說:「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麼?」(路18:8)可見主到處尋找的是「信心」,「好行為」只屬其次,但這個百夫長有信心,又有好行為,實在難得。這個百夫長有許多藉得主欣賞的地方,例如:愛心普及百姓,下及奴隸;慷慨奉獻,建造會堂;謙卑而沒有羅馬百夫長的架子;被猶太人看為不潔淨的外邦人也不介意,反而比猶太人更熱心尋求神;從來沒有見過耶穌,只因風聞耶穌的事,就願意完全相信,沒有半點懷疑;在很短時間內就認識主的屬靈地位,遠遠高過自己,以為自己不配去見主,主到他家中來更感到不配……。然而,在這許多好處之中,主卻特別欣賞他的「信心」,可見主耶穌和神都非常重視人的「信心」,因為只有「信心」才能將人從物質界接連到靈界。主指出,這麼大的信心,「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這句話恰與耶穌趕鬼之時,眾人的反應一樣。《馬太福音》記載說:「鬼被趕出去,啞吧就說出話來。眾人都希奇說,在以色列中,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太9:33)眾人「在以色列歷史中」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卻是不信;百夫長從來沒有見過耶穌,只是風聞耶穌的事而已,卻顯出「以色列歷史中」從來沒有遇見過的「大信心」。《馬太福音》所記述的,多了一段話:「我又告訴你們,從東從西,將有許多人來,在天國裡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惟有本國的子民,竟被趕到外邊黑暗裡去,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太8:11)主耶穌的意思是外邦人之中,將有許多像這個百夫長一樣有大信心的人起來,進入天國,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等列祖同蒙應許、同為一體、同為後嗣。但亞伯拉罕屬肉體的後裔──猶太人卻因為不信,結果被神趕出去,與神隔絕,不能得救。「那託來的人回到百夫長家裡,看見僕人已經好了」,意思是發現,正正是主耶穌說那句話的時候,那僕人就非常神奇地好了。沒有別的湊巧性因素,全是主耶穌說話的能力,這僕人才好了,正如百夫長所相信的一樣。可以想像,必定是百夫長自己或是他的朋友,後來將資料供給路加,所以這個故事才寫在福音書裡。相信這些人後來都成為初期教會的熱心份子。

11至13節,「過了不多時」,意思是路加又選記另一個神蹟,不根據時間,也不根據路程,因為不再是在迦百農行的,乃是在拿因小城行的神蹟。路加指出當時有門徒和極多的人同行,表示無論往那裡去,跟隨耶穌的人都是那麼多,而且越來越多。主耶穌在這個時間來到城門口,相信是主耶穌刻意按排的,為要在這個時候遇見這個寡婦,好在死人還未被埋葬之前,在城門口最多人出入的地方,叫這死人復活,好轟動全城,甚至傳至猶大省。主知道這個「寡婦」死了一個「獨生子」,非常可憐,日後生活將難以想像那麼艱難。城裡許多人都同情他,出來送殯。耶穌和極多人就在這個時候進城,兩批人在同一個城門口相遇。眾人都沒有求耶穌,連這個寡婦也沒有求耶穌,因為人人都以為,人死了,就等於絕望了,為他求也沒有用。但是主卻動了慈心,主動上前去叫死人復活。主安慰寡婦說:「不要哭。」他看見人哭,就會動憐憫之心。

14至15節,耶穌「進前按著杠」,使抬棺木的人站住。這樣的記述,表示一切都是耶穌做主動的,沒有一個人曉得求耶穌,因為不知道主能叫死人復活。主耶穌「吩咐」死人起來,死人就坐起來了,並且說話,這神蹟人人都明顯地看見,這人真的復活了,並且他還坐起來說話,多麼神奇!一切關鍵都在「主吩咐」,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即使是先知、神人,都要靠禱告,求神顯神蹟,不是他們自己行神蹟。如今主耶穌只「吩咐」一聲,最大的困難也解決了,連死人也復活了,顯出主耶穌是生命的主,全能的神。路加醫生在這一章裡所記述的這兩件事,顯示耶穌所說的「話」,帶有莫大的能力。遙遠的病人仍然可以「聽」到他的話而痊癒;死了的人也能「聽」到他的聲音而復活。

16至17節,眾人都「驚奇」,承認這是神的大作為,所以歸榮耀與神。可惜,當時的猶太人,多半都只能領會主說話行神蹟,很少有人領會,聽主講道,主的道也帶有同樣的能力,所以希奇主行神蹟的人多,聽道而遵行的人卻少。眾人第一個反應是以為耶穌是「大先知」。其實任何「大先知」都不能藉著「吩咐」來行神蹟。主藉「吩咐」來行神蹟,顯明主的能力根源是他的「意願」;不像先知,他們自己沒有能力,乃要禱告求神行神蹟。眾人第二個反應是想到「神眷顧了他的百姓」,因為兩約中間已經四百多年沒有先知了,如今興起一位大先知來,他們就認為神必有奇妙的計劃在其中。只是,眾人沒有進一步問耶穌,他的屬靈身份是什麼?也沒有問主,神眷顧百姓的計劃是甚麼?大家太過集中注意「死人復活」這件事,沒有注意主耶穌是誰,聽不明白主講的比喻,也沒有人追問怎樣解釋。路加特別指出,主使死人復活的風聲傳遍了「猶太」,意思是不但整個加利利省被轟動,連更遠的猶大省也被轟動,再一次惹動耶路撒冷公會的注意,甚至在監獄裡的約翰也聽到了。這樣的轟動,本來叫更多人信主才對,但是路加在下文卻指出,眾人多半都是想要看熱鬧,看神蹟奇事,很少人對主所講的道有正面的反應。

(以上內容主要撮要自主光哥所著《路加福音研經亮光》,詳細研經內容請參閱弟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