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指引:2022/11/06 路9章1至17節

1至2節,門徒受訓日子滿了,主耶穌要正式差派他們兩個兩個的出去傳道。雖然這次出去傳道還未算為畢業,但也可以算為獨立出去實習。這裡記載主耶穌給他們「權柄能力」,制伏一切污鬼,醫治各樣的病。路加之前記載的幾個神蹟,就是主耶穌訓練他們憑信心運用主所賜的權柄能力,並且這些權柄能力必須經由「主願意」賜給誰,誰才能得著。他們每一次運用這些權柄能力,都想起主耶穌行神蹟時的榜樣,他們就照著主所行的去行。因為主愛十二門徒,所以就將自己行神蹟的權柄能力顯給他們看,叫他們也可以照樣行。今天,我們在靈修讀經的時候,若不是蒙主所愛,絕對不能有所看見,也不能有所作為。人若蒙主所愛,就必定在靈裡有所見,然後才有所作為。「治病、趕鬼、傳神國的道」三方面工作,是每一個傳道者都要看重的。「治病」是為解決人「身體」軟弱的困擾;「趕鬼」是復原人失去常性的功能,是「魂」的釋放;「傳神國的道」是叫人恢復與神之間的父子關係,是「靈」的得救。因此,可以說主要門徒所傳的是「全人治療的福音」。只是,三者來說,「傳神國的道」最重要,因為人的「靈」得救恩才是永遠解決問題,因為叫人可以進入「神的國」,恢復與神父子關係才是神最重要的計劃,這些都是屬於永恆的救恩,需要主耶穌獻上自己為贖罪祭才能作成。至於「治病」和「趕鬼」,這兩方面都是屬於今生暫時的需要,如果可以藉著別的方法來解決的話,神的旨意還是避免藉神蹟奇事來解決的,因為一般來說,神要盡量隱藏自己,不讓人看見.所以這兩方面的工作,在歷史上就漸漸減少了。我們不是不相信今天神仍能藉神蹟來治病,如果靈恩派的神醫,每一次都靈驗,都能成功的話,當然我們讚美主;但靈恩派的神蹟奇事,證實絕大部份都是虛假的,借用出於印度教的「積極思想」來行的,我們當然不接受。再者,我們從聖經真理明白,神的旨意並沒有廢除藉自然醫藥來治病,為甚麼我們要超越神的旨意,硬要求神一定要以神蹟奇事來治病呢?至於「趕鬼」的需要,往往因為人信了福音,鬼就自動離開那人了.不然,今天我們還是可以藉禱告趕鬼的。但「與神恢復父子關係」才是傳神國的道最重要部份,所以自從初期教會之後,傳福音工作,就漸漸只在這方面發展,治病和趕鬼變成較少需要實行。福音稱為「神國的道」,我們在地上都是客旅,都是寄居的;我們的真正身份是「天國的子民」,我們真正的仇敵是魔鬼,我們急需要爭脫的捆綁是「罪」和「死亡」的權勢,我們傳福音其實是擄掠仇敵,釋放那些今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叫他們靠基督作神的兒女。凡不以這些屬靈觀點來信福音的,都是百分之百未得救的。

3至6節,「行路的時候」是指「出發去傳道的時候」,主耶穌吩咐門徒「不要帶……」則是指「準備出發之前,不要為擔心出去傳道之時,可能會有甚麼缺乏,而作多方面的貯備。」因為這就是「沒有信心」的表現。而且,注意力若早就集中在物質缺乏方面,就必定沒有心情去傳福音,救人的靈魂。傳道者若以自己身體的需要為重,怎能傳一個教人以靈魂得救為重的福音,叫聽道的人佩服呢?傳道者面向工場,心卻掛慮物質缺乏,這就是「手扶著犂而向後看」的人了,怎配進神的國呢?(路9:62)有人疑問,為甚麼《馬太福音》也記載主說:「腰袋裡、不要帶金銀銅錢。行路不要帶口袋、不要帶兩件褂子、也不要帶鞋和枴杖。」而《馬可福音》卻記載主說:「不要帶食物和口袋、腰袋裡也不要帶錢、除了枴杖以外、甚麼都不要帶。只要穿鞋,也不要穿兩件褂子。」(可6:8-9)到底《馬可福音》有沒有記載錯誤,竟然准許門徒「帶枴杖」和「穿鞋」?答案是都沒有錯.主耶穌的意思並不是甚麼都不要帶,而是指那些暫時用不著,用作後備的才不要帶。因此,正在穿的鞋當然可以穿;正在用的枴杖當然可以繼續用;正在穿的褂子當然可以繼續穿…,只是不要帶「兩件」,免失去信心,又成了行路之時的負累而已。主耶穌要門徒學習用信心去仰望神隨時的供應,當他們的鞋穿破了,神會感動人奉獻一對新鞋給他們;當他們沒有食物,神會按時感動人將食物送來。主耶穌要求傳道人不要為物質缺乏而憂慮,乃要相信神會按時賜下所需要的供應。傳道人連這一點也不肯相信,是很難被神使用的。古時,「用愛心接待客旅」是一種很重要和很普遍的美德。神的眾先知和眾使徒,都是靠這樣的支持,遠行各地去傳道的。主耶穌要使徒學習做客旅,和要有先知的氣質;一方面帶平安給接待他們的那家(參太 10:12-13),另一方面要「住在那裡,也從那裡起行」,意思是「不要從這家搬到那家」(參路10:7),乃要「住在他家,直住到走的時候。」(太10:11)主耶穌這樣吩咐,是要禁止使徒比較那一家接待得更好,然後故意假造一些理由,搬到別的家去。這樣,不但將注意力集中在物質待遇上,失去屬靈的能力,同時還會為這家和那家製造許多分爭的機會。因此,主特別提醒門徒,「人若接待你們,給你們擺上甚麼,你們就吃甚麼。」(路10:8)千萬不要埋怨所供應的食物不夠好。「不接待」是指在那城傳福音之時,因為沒有人肯信主,於是就找不到肯接待的人。主耶穌認為,若遇到這樣的情況,使徒還應保持先知的風度,離開那城的時候,「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意思是不接受他們任何東西或好處,連腳上玷的塵土也歸還給他們。這是說,傳道人只接受信主的人所供應的好處;一切不信的人,無論供應甚麼好處,都不要接受。這裡所說「見證他們的不是」,絕對不是罵他們不接待,而是見證他們如果滅亡,與自己無關.因為已經盡了責任,毫不避諱地,將純正的福音告訴他們。正如保羅向以弗所教會的長老說:「所以我今日向你們證明,你們中間無論何人死亡,罪不在我身上。」(徒20:26)經文指出門徒出去走遍「各鄉」傳福音,這是說,主耶穌每逢到一個較大的城之時,他就採取這個策略,打發門徒出去到那城鄰近的「各鄉」去傳道。這樣一下子,那城週圍的村落,都有機會將福音傳給他們。這樣我們才明白,主耶穌能在三年半時間,可以向全巴勒斯坦各城各鄉傳道。雖然經文記載只一次形容主耶穌差派門徒出去傳道,其實主耶穌無論到那一座較大的城都是這樣做的。因為這策略使福音加速地廣傳,非常厲害地影響各個社區,跟隨主的群眾也越來越龐大,於是風聲就傳到希律王那裡,叫他心中產生恐慌。這樣,敵對主耶穌的勢力也就漸漸緊張起來,耶路撒冷公會也感到不安,派人來監視主耶穌的一切行動。所以從這裡開始,我們可以看到,主也加緊預言自己將要受害和釘十字架。

7至9節,希律王為希羅底的緣故斬了約翰的頭,他內心不免有多少自咎,因為百姓既然以約翰為先知,他也顧忌三分。他在躊躇,為甚麼百姓不起來反對他呢?經過一輪調查,發現大量百姓都轉去跟隨主耶穌,而且主耶穌在民間行了許多神蹟奇事,所以百姓不介意約翰被殺,因為約翰連一件神蹟也沒有行過。百姓這樣以主耶穌取代約翰的先知地位,傳說起來,就變成「好像約翰從死裡復活」一樣。但是對於希律王來說,他就真的接納了這樣的想法,所以《馬太福音》指出:「(希律王)就對臣僕說,這是施洗的約翰從死裡復活,所以這些異能從他裡面發出來。」(太14:2)但在民間,還有其他的說法。有人認為,「是以利亞又顯現」了,因為他們看見主耶穌行這麼多神蹟,眾先知之中,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的,只有以利亞可能是這樣。尤其是舊約最後一卷瑪拉基書也曾預言,說:「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去。」(瑪4:5)持這樣意見的人,相信當時就是末世,「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快要到了。但也有反對派說,主耶穌不是以利亞,只可能是「古時的一個先知又活了。」因為他們認為,當時不可能是末世,而且主耶穌雖然行了許多神蹟,卻從未行過像以利亞所行的,叫火從天上降下來,這才是以利亞的大特徵。綜合以上這些說法,不難發現這些說法都不是來自大祭司和他的同人,因為大祭司和他的同人都是撒都該人,都是不信復活的。這些說法很有可能來自民間的法利賽人,因為法利賽人相信復活。為此,與大祭司勾結的希律王就猶豫不定了,要相信主耶穌是約翰,或以利亞,或先知中的一位,都不是他的伙伴大祭司所同意的。所以他說:「約翰我已經斬了,這卻是甚麼人,我竟聽見他這樣的事呢?」這樣,希律王就想要見主耶穌。

10至11節,路加記載「希律王想要見主耶穌」,想必定是有希律差來的人,曾經到主耶穌這裡,將希律王想要見他的消息轉告他。這時,主耶穌等使徒佈道回來,就和使徒們暗暗的離開那裡,避開希律的差使。主耶穌不想見希律,一來,是不想向希律解釋,自己是不是復活了的約翰.因為知道就是解釋了,他也不會悔改;二來,主知道,見希律可能有殺身之禍.希律如果相信主耶穌真是約翰從死裡復活,他有可能盡早殺死主耶穌,以免有更多百姓起來反對他。主知道神的旨意不是要他死在希律手下,所以他避開希律的追蹤。所謂「暗暗的離開」,是擺脫跟隨的群眾和希律的差使。《馬可福音》的說法是:「主耶穌說:你們來同我暗暗的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這是因為來往的人多,他們連吃飯也沒有工夫。他們就坐船,暗暗的往曠野地方去。」(可6:31-32)這「曠野地方」就是伯賽大的城郊,所以路加說:「主耶穌往一座城去,那城名叫伯賽大。」「眾人知道了」這句話,表示跟隨主耶穌的人猜到主耶穌坐船要退到野地去,於是大家就步行,比主耶穌先到曠野,在那裡等候主耶穌。主耶穌來到曠野,看見一大群人早就在那裡等候,主耶穌在曠野接待他們的方式是向他們講道,醫治他們中間的病人,滿足他們所有的需要。想不到這樣接待一下,又是一整天了。

12至17節,日頭快要平西了,十二個門徒一同前來要求主休息,眾人也必須在日落之前,趕快離開這曠野,到城裡去買東西吃,和找地方借宿。而且超過萬人求借宿,是十分不可能的事。主乃卻對他們說:「你們給他們吃吧!」意思是說,群眾正在滿足於神的道,這個時候散會是不可以的。既然你們這麼關心他們沒有東西吃,時候又太晚了,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你們給他們吃了!門徒回應說:「我們不過有五個餅,兩條魚。若不去為這許多人買食物就不夠。」那時,人數約有五千。主耶穌對門徒說:「叫他們一排一排的坐下,每排大約五十個人。」門徒就如此行,叫眾人都坐下。主耶穌拿著這五個餅,兩條魚,望著天祝福,擘開,遞給門徒擺在眾人面前。主吩咐五十人一排,群眾應該超過一萬人,這樣約有二百多排。這樣排列的目的,一來是容易分餅,叫每一個人都一定得到一份,不會有遺漏;二來,由十二個門徒一同派餅,這樣會省時間,因為太陽快平西了。我們不要以為,主耶穌要將五個餅兩條魚,不停地擘開,這樣才會變出這麼多餅來。若是這樣,主的手也要快得像電動機器一般才可以應付。其實,主只需要將五餅二魚擘開,放滿十二個籃子,就夠了。之後,十二個門徒就可以前來領取這十二籃的餅和魚,拿到那二百排人群中去分給他們。這時十二個門徒就會發現,他們無論怎樣分出去,籃裡頭的餅和魚,還是滿的。直到分完了,那十二個籃子仍然保持滿籃都是食物。這是說,十二個門徒人人都經歷到這個神蹟,竟然就在自己手上出現,何等希奇。主耶穌藉著這一次神蹟來訓練門徒,叫他們將來出去傳道之時也要記得,只要遵著主的話去行,神蹟奇事就會同樣地在他們手中發生。是主行的神蹟,不是他們行的神蹟。當主耶穌「拿著這五個餅,兩條魚,望著天祝福,擘開,遞給門徒」的時候,眾人必定注意到主非常獨特的動作,並且深印在心。

(以上內容主要撮要自主光哥所著《路加福音研經亮光》,詳細研經內容請參閱弟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