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指引:2024/05/19 約9章30至10章6節

9章30至34節,一個生來瞎眼的乞丐面對猶太人們的漫罵,他的詞鋒竟然毫不退讓,他回答說:「他開了我的眼睛,你們竟不知道他從哪裡來,這真是奇怪!」首先他堅持是主耶穌醫好他的眼睛,這是不能推翻的事實,既然涉及如此奇妙的神蹟。這些猶太人作為宗教領袖,怎會不知道行大神蹟的人是從哪裡來的呢!這人說「這真是奇怪」,言下之意是暗諷他們無知。這人隨即表達他對主耶穌的看法,「我們知道神不聽罪人」,這人將那些猶太人宗教領袖也包括在「我們」之內,惟有敬奉神,又遵行祂旨意的人,神才會聽他的,這也是猶太人既有的神學觀念。所以,猶太人在上文論到神對摩西說話,就是源於這個神學思想。然後,這人又將論述的對象轉向主耶穌,他高舉主耶穌所行的神蹟說:「從創世以來,未曾聽見有人把生來是瞎子的眼睛開了」,他認為能夠行如此偉大的神蹟,怎可能不是從神來的呢!所以,他的結論便是「這人若不是從神來的,甚麼也不能做。」他這個推論就是從個人經歷到神學思想理均應符合猶太人的信仰觀念,更是符合對彌賽亞的預言(例如:賽35:5、賽42:7)。面對這人的「神學教訓」,顯然是暗指他們的無知,猶太人如何能忍受得住,他們不再辯論上述內容。他們不但拒絕這人的見證,更辱罵他是「全然生在罪孽中」,他們這樣的論斷相信是以他為說謊話。所以,他們認為他沒有資格教訓他們,於是把他趕出去了。就是將他趕出會堂,這正是他父母怕受牽連的原因(參約9:22)。對這人而言,他被趕出會堂後,生活光景應該也不會好過。

35至38節,主耶穌聽說猶太人將這人趕出去,後來遇見他,這次相見應是主耶穌有意而為之(這裡的「遇見」在原文意思是「尋找」),為的是要讓他真認識自己就是神的兒子。他們相遇在一個公眾地方,因為法利賽人也在旁邊聽到他們的對話。主為引導這人認識自己,便對這人說:「你信神的兒子嗎?」這人表明自己不知道,之前他經歷到主耶穌的醫治,頂多以為主耶穌是個先知(參約9:17)。所以,他回答說:「主啊,誰是神的兒子,叫我信他呢?」主耶穌也直截了當的回答他說:「你已經看見祂,現在和你說話的就是祂。」主耶穌沒有長篇大論或引經據典的解釋自己的身份,當祂直接介紹自己是神的兒子,這人就毫不猶疑的說:「主啊,我信!」他就拜主耶穌。在這人心裡,早已認定主耶穌非比常人,故他面對猶太人諸多勺難,也不會說主耶穌半句壞話。但他應該估不到祂竟是神的兒子,並會親自來醫治他。既然主耶穌能夠行此大神蹟,祂表明自己是神的兒子。在這人心裡必定驚喜萬分,同時,也解釋了為祂為何能醫好生來瞎眼的人。因此,這人沒有再查問什麼,便認定和相信主耶穌的話,不單口裡相信,他更向主下拜。這人的信心想必是十分真實和肯定,除了經歷神蹟外,他在公眾的地方表明自己相信主耶穌是神的兒子,肯定會招來猶太人對他更深的憎恨。之前他肉身的眼睛得開是今生的福氣,但如今屬靈的眼睛得開,得著的卻是永生的福氣。

39至41節,當這人的「屬靈眼睛得開」,主耶穌彷彿在感歎的說:「我為審判到這世上來。」主耶穌這話驟眼看好像與本書3章17節的宣告不太一樣,那裡說「因為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既祂來不是定世人的罪,那本段39節提到的「審判」又是指什麼呢?主耶穌隨即解釋「叫不能看見的,可以看見;能看見的,反瞎了眼。」此處的「看見的」無疑是指那開了眼的瞎子,他的「看見」是認識主耶穌是神的兒子。那「反瞎了眼」的便明顯是指著那些不認識主的猶太人說的。他們兩者的分別,就是前者說「主啊!我信。」就拜主耶穌。後者則是拒絕主,不承認祂是由神而來的。如此便落在本書3章18節的判定,那裡說:「信祂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神獨生子的名。」這種屬靈的眼瞎,以致不能認識神的兒子,這便帶來定罪的「審判」。法利賽人聽到主耶穌與那生來是瞎子的對話後,他們便說:「難道我們也瞎了眼嗎?」他們的語氣明顯不是謙卑的求問,而是認為自己沒有「屬靈眼瞎」。主耶穌的回答卻是直指他們仍在罪中,祂說:「你們若瞎了眼,就沒有罪了;但如今你們說‘我們能看見’,所以你們的罪還在。」言下之意,主耶穌是在比較那「瞎子」和法利賽人,前者願意謙卑主前,相信主耶穌是神的兒子,如果他們也像他那樣認識主,就沒有罪了。但現在他們自持的說「我們能看見」,代表著他們不肯承認主,既不相信主耶穌,那主的救恩便與他們無關,他們的罪便不能獲得解決,所以,他們仍然有罪。

10章1至6節,按當時的背景,若幾個家庭有飼養羊,每家除了自己圍起一個院子來養羊,由於每家羊的數目不多,幾個家庭便會共同聘請一個牧人,負責逐家領羊到草場食草,家中的看門人也會讓這牧人進來召喚羊。羊認得牧人的聲音便會跟他走。若是有人偷著進到院子想偷羊,羊不認得他的聲音,便不會跟他走。主耶穌按上述的背景來比喻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人進羊圈,不從門進去,倒從別處爬進去,那人就是賊,就是強盜。」 這裡的「羊圈」在原文的意思便是「庭院、院子」,從其他地方爬進院子的便是賊和強盜。看門的人負責守門,故從門進去的才是真正的牧人。牧人召喚羊,羊也聽他的聲音。他按著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領出來。將它們領出羊圈後,牧人走在前頭,羊也跟著他,因為認得他的聲音,羊以聲音來決定跟著誰。所以,羊不會跟著不認識的陌生人,更會因陌生人而逃跑。主耶穌將這比喻告訴門徒,但他們不明白主所說的是什麼意思。這羊圈的情景是門徒在生活上十分熟識的內容,但他們無法理解主耶穌講這比喻的用意,故有主耶穌下文的教訓。這叫筆者想起主耶穌教導門徒常常是用他們最常接觸的人事物來作比喻,引起他們的提問,相信這是叫他們在知道解釋後會留下更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