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指引:2024/08/04 約13章31至38節

31至32節,當猶大出去後,主耶穌才說:「如今人子得了榮耀,神在人子身上也得了榮耀。」主耶穌再次稱自己為「人子」,至高神的獨生子「道成肉身」成為「人子」,為的就是如今得榮耀的時刻。人子要為世人的罪犧牲自己,完成神的救贖計劃,祂在十字架上更彰顯祂為「羊」捨命的愛,主耶穌非但不以為罪人受死為羞辱,更以此為得了榮耀。不但人子得了榮耀,父神在主耶穌身上也得了榮耀。父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我們,神對人的愛成就了永恆的救贖,叫一切信主耶穌的人,都得永生(參約3:16),救恩的成全便彰顯了父神極大的榮耀。不但人子榮耀了父神,從另一個角度,父神也榮耀了人子,並且要快快的榮耀主耶穌。我們都知道,主耶穌「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將祂升為至高,又賜給祂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父神為世人預備的救恩,藉著主耶穌的卑微順服得以成就,當人子死後三天復活,父神隨即(快快地)將人子高舉,人子得著的名更是超乎萬有之上的名,主耶穌因此得著至高的榮耀。

33節,主耶穌面對即將與門徒離別,祂向門徒說:「小子們,我還有不多的時候與你們同在。」「小子們」在聖經中出現了十次,除了在本書出現過一次,其餘九次均在約翰壹書裡出現,或許主耶穌對他們這樣的稱呼已深入約翰心裡,所以,他寫書信時也自然流露出來。「小子們」在原來的字義是「小孩」,是形容靈性較幼嫩的信徒,那麼主耶穌實在記掛著這「小子們」。隨著猶大已出去賣主,主耶穌知道自己很快就要被捉拿、受審、被釘十架、三天後復活和升天,祂與門徒同在的時候不多了。主耶穌又說:「後來你們要找我,但我所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到。」這表示當門徒往後需要主耶穌時,他們想才要找祂,但那時主已經升到天上,門徒已經找不到祂了。其實主耶穌對猶太人也說過類似的話(參約7:33-34及約8:21),但那些猶太人和門徒有根本的分別,最大的差別是猶太人雖說找主耶穌,但他們懷著不信的心,結果他們也會死在自己的罪中(參約8:24);但門徒不是不相信主,他們是渴望再見到主而找祂,並且後來也必能跟著祂去到那地方,就是天家。

34至35節,為何主耶穌在這裡加插一條新命令給門徒呢?筆者以為門徒要面對這個世界,過去有主耶穌與他們同在,引導他們。現在他們將不能再親眼見到主,門徒之間的彼此相愛支持就顯得格外重要了,所以,這條愛的命令其實是門徒的好處。主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舊約對於「愛人如己」也有一條重要的命令(例如:利19:18),就是十誡中的後六誡也是針對愛人方面的誡命。但相比之下,主耶穌要求門徒「彼此相愛」與舊約要求的層次不盡相同。就對象而言,門徒之間是擁有同屬基督的特有生命關係,就愛的程度而言,主耶穌提出具體的相愛準則,就是「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想到主耶穌怎樣愛門徒呢!單是「好牧人為羊捨己」的愛已經大大超越了「愛人如己」的愛。還有主耶穌陪伴門徒成長的過程中,祂那種忍耐、寬容、同情….等全面的愛,都是較「愛人如己」的層次更高。現在主耶穌要求他們按照祂這樣的愛來彼此相愛,並且要求他們不是只是表面的遵從,因為主耶穌指出「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這是內在生命的實在表現。同時,他們之間相愛的行為表現既由內而外,便讓眾人可以看得見,並因此就認出他們是主的門徒。由此看來,「彼此相愛」是屬主之人必有的「身份證明特徵」,也是讓未信主的人透過信徒的相愛而認識基督。

36至38節,當彼得聽到主耶穌要去一個他們不能到的地方,他就緊張起來,追問主耶穌是要往哪裡去,顯然他是想跟祂到底。主耶穌便回答說:「我所去的地方,你現在不能跟我去,後來卻要跟我去。」明顯主耶穌沒有正面回答彼得的提問,祂只是告訴他現在和以後的情況,我們知道那時彼得尚未到殉道的時候,但根據主耶穌對彼得預言他年老時的光景,他將來也必定會跟隨主腳蹤,他將被人束上,帶他到不願意去的地方,並要受死榮耀神(參約21:18-19)。彼得固然不明白主的話,也不滿意主的回答,他堅持追問說:「主啊,我為什麼現在不能跟你去?我願意為你捨命!」彼得認為現在無論主耶穌要到哪裡去,他都是義無反顧的跟隨著,就算是要他為主捨命,他也是願意的。我們不會懷疑彼得的真誠,但事實告訴我們,雖然彼得願意真誠為主死,但那一刻他卻是未預備好。主耶穌也深知彼得的軟弱,彼得在那時根本是能說不能行,甚至不知道他自己將要遇上何等大的衝擊。主耶穌回應他說:「你願意為我捨命嗎?」不難想像彼得對這「疑問」必然極之不快,主耶穌好像不相信他能為主捨命。我們參考其他福音書,便知彼得在此曾誇口「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參太26:33),但主耶穌隨即預言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這句無疑對彼得是「摑一巴掌」,那時已是夜晚,相信距離雞叫只有短短的幾個小時,彼得正懷有雄心壯心為主,他自問怎麼可能不認主呢?因此,在其他福音書記載彼得強辯的說:「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眾門徒都是這樣說。(參太26:35及可14:31)。結果我們看到人都是沒有可誇的,但從主耶穌隨後對門徒的安慰和代求,我們實在看到主耶穌那份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