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指引:2024/09/01 約15章4至13節

4至5節,主耶穌比喻門徒是葡萄樹的枝子,枝子有責任要常在葡萄樹上,一方面,比喻門徒是有責任常在主裡面,否則就不能結果子(上文提到的屬靈生命表現)。另一方面,主耶穌應許祂也常在門徒裡面,祂成了枝子(門徒)的養料供應(屬靈生命的供應)來源。我們都知道枝子是不能沒有養料的供應,正如門徒不能沒有主的話作為他們生命的供應。下文7節提到「常在主裡面」,主的話也常在他們裡面;下文10節又提到「常在主的愛裡」,門徒就會遵守祂的命令。因此,門徒要「常在」祂裡面和祂的愛裡,都是涉及門徒是否在主的話裡和遵守祂的話。這便說明不只是門徒感受主的同在,而是他們要順從主和聽主命的行動。當然「常在主裡」還包括在祂愛裡面,這是門徒與主愛的關係,無疑主的意思是要門徒不可離開祂的愛,常在主裡的人應以主為中心,叫主耶穌喜樂(參約15:11)。相反,若門徒不常在主裡面,就不能結果子,主說:「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什麼。」「離了主」應該是指門徒不常在主裡的屬靈光景,例如他們對主耶穌若即若離、不打緊與祂的關係、不冷不熱的態度、不願聽從主的話、不肯順服聖靈的引導等等,明顯這些情況都會導致門徒不能結出果子來。

6節,主耶穌更進一步警告門徒,若他們不常在祂裡面,就會像枝子被丟在外面枯乾,人拾起來,扔在火裡燒了。人若離了主,不常在主裡,生命就必然「枯乾」,這人既沒有主的生命供應,更沒有主的生命流露。主耶穌警告人若不常在祂裡面,就「像」枝子被丟在外面,並被人拾起來扔在火裡燒了。因此,若有人自以為是屬神的(當然主是知道人的信心是否虛假),但這人卻不是常在主裡面,這肯定不是栽培的人(父神)要求的正常生命表現,正如人聽到主的話,理應有心志順服聽從的。若不重視與主關係的人,又不願遵守主話的,主必然知道實情。丟在火裡燒了的枝子比喻那些不肯順服聽命的人,將來要受到主的審判。

7節,除了反面的警告,主耶穌勉勵門徒,若常在祂裡面的人將是何等有福。祂應許祂的話會常在這人裡面,神的話是靈、是生命,能供應信徒屬靈生命所需的一切「養料」,聖靈內住更能引導人進入真理,門徒的生命便會因主的話而變得豐盛。主耶穌又應許凡這人所願意的,祈求就給這人成就(當然這不是說人可以忘求),因為常在主裡的,這人既願意遵守主的話,他所求的應是神所喜悅的事,神自然樂意成就。

8節,古往今來,口裡說要跟隨主的人著實不少,甚至賣主的加略人猶大也跟隨了主不短的時間,但有多少人是被主視為真正的門徒呢!主耶穌在這裡說,若門徒多結果子,父神就因此得榮耀,這樣結果子的人,便真是祂的門徒了。其實這也是涉及生命的問題,若門徒在行事為人、事奉擺上、愛主愛人等各方面,都能遵守主話及活出主豐盛的屬靈生命來,那便是多結果子。這樣的門徒能榮耀神,因為他們之所以結果,全因連於耶穌基督。主耶穌這話也反映祂對跟隨者的期望,不光是口說屬祂,乃是要靠祂「多結果子」。

9至10節,這兩節提到主對門徒的愛,主耶穌怎樣愛門徒呢?主說祂的愛如同聖父愛聖子一樣。父神對聖子的愛是從起初已存在,自有永有的三位一體真神,祂們的關係是何等親密。父神曾兩次見證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父神愛聖子是理所當然,我們從聖經知道聖子是何等的順服父神。但人是什麼呢!門徒是何等的軟弱,但竟然蒙主耶穌這樣厚愛,祂願意門徒常在祂的愛裡。主耶穌鼓勵門徒遵守祂的命令,他們就常在祂的愛裡,原本祂的命令也是為門徒的益處。主耶穌自己也是這樣遵守父神的命令,祂常在父神的愛裡。主耶穌甚至不以自己與父神同等為強奪的,祂願意順服遵從父神的命令,不惜降世成為人、死在十字架上。這是主耶穌常在父神的愛裡的順服表現,主耶穌也勉勵門徒效法祂,其實人與主耶穌的關係遠遠不及聖子與聖父的關係,我們這群屬主的人豈不更應遵守主的命令,好叫我們可以常在祂的愛裡麼!

11至13節,從常人的角度,順服聽命並不會感到舒服,不自在的原因是以自己的感受為中心。主耶穌進一步解釋說:「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主耶穌提醒門徒,上文的勸勉是叫祂的喜樂存在門徒心裡,門徒心裡應看重主耶穌的喜樂,並且門徒的喜樂可以因此滿足。按此,門徒喜樂的源頭就不是出於自己的喜好,而是以主耶穌為中心,喜樂是因遵行主耶穌的話。主又說:「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門徒需以主耶穌愛他們的愛為彼此相愛的榜樣,主怎樣愛門徒呢?主耶穌點出其中一樣說:「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朋友之間愛的情誼無疑有不同的程度,為朋友的緣故有所犧牲,愛的程度往往也隨著犧牲的多少而成正比。當然若有人捨己身叫人焚燒不一定是基於愛,但若有人願意因著愛,為朋友捨命,這樣犧牲卻是彰顯最大的愛心,因為人的生命是被視為無價。我們的主耶穌為人捨命在十架上,並且不是為義人死、也不是為仁人死,乃是為罪人死,這是神的愛了。門徒其實不是什麼剛強的人,那時他們經常軟弱失敗,甚至彼此爭大。當時他們並不體貼主的心,但主仍然愛他們,為他們捨命。主捨命的愛不是為了自己個人的利益,甚至不是期望對方如何愛自己,主耶穌願意門徒能以同樣的捨己之愛來彼此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