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心聲:2017/05/07 團契生活 (一) 羅國豪

「團契」這個名詞,雖不曾在中文和合本聖經出現,然而其英文的稱呼“fellowship”,卻能在英文譯本中找到。這個字本身可以理解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連合、關係上的建立等。至於此名詞是否基督教的專屬名詞,那就不得而知了,但似乎一般情況下也是用於對基督徒群體的形容。筆者想,或許這也多少反映出基督徒的其中一個特質是信徒間著重互相交往吧!而新約聖經中其中一處使用“fellowship”一詞,是對初期教會信徒生活的描述:

「(信的人)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fellowship)、擘餅、祈禱……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徒2:42-44〉

聖經對初期教會信徒生活的描述,常被視為現今教會的仿傚模範。當時信徒人數雖然眾多,可以說是成千上萬,但他們聚在一處,卻沒有產生任何問題。他們都是初信主,卻能同心追求真道,實踐使徒的教訓,彼此相顧、互相服侍,一起聚會、祈禱,甚至一同生活,把自己的東西都拿出來與眾信徒分享。這樣的教會生活實是一幅十分美麗的圖畫,正好給「團契」一詞一個全面的演繹。可惜,這個情況只能在歷史上維持一段短時間,後來因為大逼迫的緣故,信徒分散到各處。

時至今天,因著時代及社會上各方面的變化,「團契」被視為牧養信徒的其中一種模式,讓信徒能在「團契」的環境下得到一個較全面、較貼身的信仰實踐與栽培的機會。不同教會對「團契」的組成方式都有不同的看法,沒有一個絕對的規範。以我們尖平為例,雖然主日聚會人數才二百多人,但即使要作基本的彼此認識,也十分不容易。故此,我們按著不同的年齡層來組成規模較小的「團契」,是要讓信徒能在相對接近的背景下(如學生團契、在職人仕團契、長者團契等),先彼此認識,一同學習屬靈的功課。團契生活其實就是教會生活的縮影。各「團契」的目標,仍是要「同歸於一」,把從「團契」所學習的,進一步實踐於全教會各弟兄姊妹身上。

對於「團契」,請不要誤以為「團契」是從教會「分割」出來的個體,「團契」各自為主,互不相干,形成山頭主義。各團契在基督裡仍需為「一」,該並行同步發展,互相關懷認識,為要叫教會整體得著益處,討神喜悅。另一方面,也不要以為只參加主日崇拜聚會便足夠,「團契」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因為團契生活著實是信徒生命得以造就的重要環節。我們若逃避團契生活,其實多少反映了我們的靈命出現問題。由於篇幅所限,這方面的內容留待下一篇才跟大家進一步分享。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