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指引:2020/01/19 創13章10節至15章6節

創13章10節至15章6節

13章10至18節,亞伯蘭表示不要和羅得爭,「因我們是兄弟」。和合本譯為「骨肉」是錯的,因為不明白亞伯蘭視「羅得」代替他的先父,也是自已的哥哥「哈蘭」,故意稱他為「弟兄」,不願意與羅得計較。但羅得財迷心竅,毫不客氣就選上全迦南最美的「約但河平原」,沒有想到自己是後輩,應該先讓叔叔揀選才對。 羅得舉目看見「約但河全平原」,就是幾年前他和亞伯蘭從「伯特利和艾中間」往山下望,見到「死海週圍之地」,也是後來神滅「所多瑪、蛾摩拉、押瑪、洗扁」的所在地,羅得認為那地真是全迦南地最美,「如同耶和華的園子、也像埃及地。」羅得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彼得形容他漸漸走近所多瑪之時,他會「為惡人淫行憂傷」;但是他仍然向所多瑪遷移,最後將所有牛羊賣掉,搬進城裡定居。他的產業由「動產」變成「不動產」;由做「牧人」,變成進城「做生意」,賺取罪人的不義之財。又為討好城中的居民,與當地人結親,將兩個女兒許配給他們。彼得說、他與罪人同住,「看見聽見他們不法的事,他的義心就天天傷痛。」(彼後2:7-8)亞伯蘭這樣善待羅得,耶和華神都看到了。所以羅得離開之後,神第三次向亞伯蘭顯現,進一步確定所應許他的福。「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神說這話,表示欣賞亞伯蘭不與羅得爭地,反而讓羅得揀選全迦南最美之地。所以神要賞賜亞伯蘭、叫他「從所在的地方…向東西南北觀看」,就是站在「高處」向四方八面看,可以看到「迦南全地」。神說:「凡你所看見的……我都要賜給你。」這也是一個「屬靈的奧秘」─屬靈的豐盛、只要「見到」就可以「得到」(參約3:3, 5; 約壹3:2, 4:17, 弗1:18),神要亞伯蘭本身所生的才能稱為他的後裔。所以神對亞伯蘭說:「我要使你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自從神呼召亞伯蘭以來,這是第一次應許亞伯蘭會有許多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可見這句話是為安慰亞伯蘭而說的,叫他放心,失去了一個姪兒羅得,必有地上塵沙那樣多的後裔。這樣、亞伯蘭的靈性雖然進步了,但仍未得救,因為他還是只以「屬地的應許」─迦南地,和「屬地的後裔」為自己最大的盼望。這時的亞伯蘭仍未明白「屬靈的應許」─「天上的家鄉」和「屬靈的後裔」。「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神吩咐亞伯蘭再一次「巡視」應許之地。可見上一次亞伯蘭初到迦南地,由北巡視到南,越巡視越灰心,最後才下埃及。神叫他這一次看清楚,就是他在山上向東、西、南、北遠遠所看到的,再近前看清楚一點。但是經文指出、亞伯蘭並沒有將迦南全地巡視一遍,只往南走到「希伯崙」-「幔利的橡樹」那裡(註:不同示劍的摩利橡樹),就在那裡定居。因為亞伯蘭已經明白,上一次自己心中存有不信,所以越看越不對徑;這一次他相信,神所賜的必定是最好的,所以不打算再去仔細巡視,就定居在「希伯崙」。亞伯蘭在「希伯崙」再築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這是第三座壇,表明他要放棄「伯特利和艾的中間」那「路口狹窄之地」,來到「希伯崙」定居。因為迦南地越靠北就越多雨水,越多人居住;越靠南就越少雨水,越少人居住。所以那時的「希伯崙」還未算人口太多,而且這裡的人比較友善。加上亞伯蘭不再計較南地有沒有饑荒,只要知道神與他同在,就可以接納南方較為乾旱之地了。可見亞伯蘭的靈性復甦、大大進步。亞伯蘭在「希伯崙」結交兩個亞摩利人為好朋友,就是「幔利」、「以實各」和「亞乃」。

14章1至10節,「示拿地」是「伯拉大河」和「底格里斯河」中間之地,「以攔」位於「底格里斯河」的東邊,就是後來「瑪代」和「波斯」國的所在,也是今天的「伊朗」。當時「以攔」在北方非常強盛,有「基大老瑪」作他們的王。這個「基大老瑪」十四年前曾經南下,來到「死海」週圍征服了「五個王」,就是所多瑪王、蛾摩拉王、押瑪王、洗扁王、和瑣珥王,叫他們年年進貢。現在這「五個王」聯盟起來要背叛,不願意繼續服事「基大老瑪」;「基大老瑪」就聯合北方三個王下來,要攻打他們。「基大老瑪」的盟軍下來之時,沿途殺敗「利乏音人」(意思是「巨人」)、「以米人」(是利乏音人的一個支派)、「蘇西人」、「何利人」(住死海南部山洞的人)、「亞瑪力人」(以掃的後裔的一族)、「亞摩利人」(迦南地最著名的族人之一)。「基大老瑪」打敗這幾族後轉回來,攻打背叛他的那「五個王」。「五王」戰敗逃走的時候,掉在「西訂谷」許多「石漆坑」裡。

14章11至16節,四王就把所多瑪和蛾摩拉所有的財物,並一切的糧食都擄掠去了,亞伯蘭聽見姪兒羅得全家被擄,立即與盟友幔利、以實各、並亞乃一同出去追趕「四王」。那時亞伯蘭八十幾歲了,怎可能有氣力帶兵去打仗?而且還要追趕很遠,經文指出「直追到『但』」,就是迦南地最北的地方。又說:「在夜間,自己同僕人分隊殺敗敵人,又追到大馬色左邊的何把。」「大馬色」已經是完全離開了迦南地,位於東北、「四王」逃回本國的半路上。要追這麼遠,亞伯蘭有氣力嗎?三個盟友怎會贊成和亞伯蘭一同去攻打「四王」,為的只是拯救羅得一家人,而自己可能要犧牲許多家丁的性命?亞伯蘭出盡全家的「精練壯丁」亦只不過是318人,怎能殺敗「四王」大軍?羅得財迷心竅,遷入所多瑪定居,也是咎尤自取、罪有應得,為救他一家而犧牲自己,值得嗎?對上述不大合理的事,因著亞伯蘭信靠神的心,就能克服種種困難,以寡敵眾。亞伯蘭強大的「信心」又影響三個盟友也像他一樣有信心;又影響318個「在他家裡生養的精練壯丁」同樣有信心,願意一同去打仗。經文指出,他們在「夜間」進行突襲。亞伯蘭不介意羅得見利忘義,還是愛這個不可愛的姪兒,全力去拯救他全家。這樣的愛,叫人很佩服。所以亞伯蘭是「信心之父」、也可以說是「愛心之父」。亞伯蘭寄居在希伯崙,與亞摩利人幔利、以實各、並亞乃結盟為好朋友,以致他們歡迎亞伯蘭三代寄居在希伯崙。亞伯蘭善待家中所有僕人,他們全部都願意冒死跟隨亞伯蘭去打仗,救回羅得一家。

14章17至24節,關於麥基洗德,他只在亞伯蘭殺敗眾王回來之時出現過一次而已。根據這段經文,我們只知他是迦南地最後一位保全從挪亞流傳下來純正信仰的神僕;他的身份是「撒冷王」(Shalem)意思是「平安」,表示他不參與爭戰,所以四王與五王的爭戰沒有影響他和他的國民;也是「祭司」,他引導迦南人認識和敬拜「天地的主、至高的神」。所以當亞伯蘭殺敗諸王、救回羅得和五國的人民回來之時,麥基洗德以老朋友的身份出來迎接他。麥基洗德帶著「酒」和「餅」出來迎接亞伯蘭,相信是他的「祭品」,與後來以色列人在會幕中的「陳設餅和酒」同類。但迦南地的罪惡越來越大,再過不久、麥基洗德的祭司工作也無法影響迦南人悔改;他和他所統治的「撒冷城」就消失了。至於怎樣消失,我們無法稽考;但知道四百年後、迦南地的罪惡到達滿盈,神就將他們交在以色列人手中,將他們滅絕,等於「末日」臨到迦南全地。(其他經文論及麥基洗德包括詩篇110篇4節、希伯來書5章及7章)「所多瑪王」和「麥基洗德」出來在「沙微谷」,就是「王谷」迎接亞伯蘭,意思是尊亞伯蘭為「王」。但是「所多瑪王」代表魔鬼,慷慨地將全城財物送給亞伯蘭,尊亞伯蘭為更高的「王」,亞伯蘭卻毅然拒絕。亞伯蘭卻奉獻十分之一給麥基洗德,認為他才是更高的「王」。麥基洗德給亞伯拉罕祝福,表示他的屬靈地位比亞伯蘭更高(來7:7),亞伯蘭也承認麥基洗德為「至高神的僕人」。至於亞伯蘭奉獻十分之一給麥基洗德,成了以色列人日後世世代代奉獻的模範,所以雅各也答應神奉獻十分之一,摩西也定規以色列人要奉獻十分之一支持利未人。因為摩西認為「麥基洗德」和「利未人」都是神的僕人,奉獻給他們就是奉獻給「至高的神」。其實奉獻十分之一並不是神要求的,這只不過是人主動對神表示的一點點敬意而已。所多瑪王以為亞伯蘭既然戰勝眾王,有資格乘勝統治迦南地被打敗的「十一個王的國」。所多瑪王只求亞伯蘭「把人口給我」,意思是「請求讓我仍然做王、統治自己的民可以嗎?」至於金銀財物,所多瑪王認為亞伯蘭既然是征服者,可以照規矩拿去所多瑪全城的財物。沒想到、亞伯蘭竟然說:「我已經向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耶和華起誓.凡是你的東西、就是一根線、一根鞋帶、我都不拿、免得你說、我使亞伯蘭富足。」

15章1至6節,經文顯示,這次神在異象中向亞伯蘭顯現,是神主動的,不是亞伯蘭祈求的,表示神欣賞亞伯蘭攻打「四王」回來,一切的表現都非常好,神要支持他。所以神說:「亞伯蘭你不要懼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的賞賜你。」亞伯蘭在懼怕,可能因為聽見「五王」會回來報仇,自己怎能抵擋得住呢?所以神向亞伯蘭顯現,叫他不要害怕,表示支持他。其實神叫他「離開本族、父家」,並沒有叫他不要再關心姪兒羅得。愛顧自己的親屬,還是神十分欣賞的。神答應做亞伯蘭的「盾牌」,意思是神要親自阻擋一切攻擊,任何大軍都無法前來傷害亞伯蘭。從前法老奪取亞伯蘭的妻子撒萊,神能化險為夷;現在神也能阻擋「五王」,叫他們無法再來。神又表示十分欣賞亞伯蘭起誓、不要所多瑪王任何餽贈;並且堅定一個「原則」,不讓所多瑪王有機會說:「是我使亞伯蘭富足的」。既然亞伯蘭認定「我的好處不在神以外」(參詩16:2)神就樂意「大大的賞賜」他,作為他的「補償」。神說:「必大大的賞賜你」;亞伯蘭針對這句話,回應神說:「我既無子、你還賜我甚麼呢?」意思是「我已經年老了,所以我輕看地上的財富,拒絕所多瑪王的財物;但你說,要大大的賜福與我,要補償我。你所賜給我的,我那裡有兒子來承繼呢?羅得變了質,他不能承受我的產業,所以我打算以我的忠僕「大馬色人以利以謝」為「後嗣」。因為「你沒有給我兒子、那生在我家中的人、就是我的後嗣。」」亞伯蘭向來愛僕人如同自己的家人,所以所有的僕人都對他極度忠心,願意為他赴湯渡火去爭戰。所以內心暗暗計劃,要提拔「大馬色人以利以謝」為遺產承繼人。亞伯蘭對屬地的一切並不重視,只是想不通離世之前該如何「處理遺產」而已。雖然不明白神將來如何成就地上的應許,卻沒有懷疑,只等候神的指示。神就認為時候到了,可以向亞伯蘭啟示「天上屬靈的福」,因為他的「信心」成熟到不以地上的福為重,盼望得著看不見的「天上屬靈的福」了。神糾正他的「信心」,說明「你本身所生的,纔成為你的後嗣。」為了引導亞伯蘭的「信心」漸漸進入「屬靈的豐盛」,神就「領他走到外邊、說:『你向天觀看、數算眾星、能數得過來麼?』又對他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經文指出:「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神已經應許亞伯蘭會有「多如塵沙的後裔」,如今又應許「多如天星的後裔」,事實上亞伯蘭連一個兒子也沒有,他怎樣面對這個問題呢?亞伯蘭不但沒有懷疑之前神應許「多如塵沙的子孫」,現在還進一步相信神應許「多如天星的子孫」,就是更高貴、更蒙福、能得救返回天家享永福的子孫。這樣相信「屬天之福」的「信心」、就是亞伯蘭「稱義」的根據了。

(如要詳細了解上述指引內容,請細閱主光哥所著《創世記研經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