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11節,本章經文開始講述主耶穌釘十架前一星期的事蹟,主將近耶路撒冷前,為了應驗撒迦利亞先知所說的話(亞9:9),就是猶太人的王將要騎著驢駒子進入錫安(即耶路撒冷),主在橄欖山那裡打發兩個門徒往一個村子去,主對他們的指示十分清楚,「看見」驢與驢駒子,然後「解開」牠們,又預告「如何回答人的攔阻」,當門徒說:「主要用牠」,那攔阻的人立時讓他們牽來,一切都顯得十分奇妙。按先知預言,主「就是騎著驢駒子。」馬可福音11章2章記載,這隻驢駒子是從未被人騎過的,按舊約律法,為了製造「除罪水」而獻的「純紅母牛祭」(參民19:2),或是為誤殺人的在「逃城」裡所獻的祭牲(參申21:3),兩者均必須是「未曾負過軛的」。主現在要進入耶路撒冷,除去世人罪孽,故祂所坐的牲口也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主騎著驢駒子進錫安也顯出祂的溫柔,祂不是以君臨天下的威榮進城,同時,此事也應驗了《但以理書》「七十個七」的預言,就是從「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直到有受膏君的時候,當經過六十九個七(即四百八十三年),那受膏者必被剪除,就是主被釘十字架(參但9:24-26)。門徒用外衣搭成墊放在盧驢駒上,讓主耶穌騎著進城,在路上的眾人多半把衣服鋪在路上,還有人砍下樹枝來鋪在路上,相信門徒中有人以為主今次進城是拯救以色列人脫離羅馬人的手,又有些人經歷過主的恩惠,他們懷感恩的心來跟隨著,但相信更多的是湊熱鬧的。當前推後擁下,漸漸形成了一大群人跟著主進城,他們喊著說:「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這首歌以「求救(和散那的意思)」為主題,以色列人一直等候基督來作王,救他們脫離羅馬人的手。但他們是否真的明白主將為世人捨命?當然不會是這樣,雖然如此,他們的舉動不經不覺,真的應驗迎了救贖主進入錫安的預言。耶穌進入耶路撒冷,一大群人擁擠著主,使合城都驚動了,有人便問那被擁擠的是誰,有人回應這是加利利拿撒勒的先知耶穌,可見當時眾人都未真的認識主的身份和進城的目的。
12至17節,在三年前,主也曾進入聖殿,當時主把牛羊都趕出殿去,倒出兌換銀錢之人的銀錢、推翻他們的桌子,又對賣鴿子的說:「把這些東西拿去,不要將我父的殿,當作買賣的地方。(約2:13-17)」當時猶太人的領袖反應不算太大,只要求主顯神蹟給他們看。現在他們竟然還是在殿裡做買賣,這次主潔淨聖殿時,不只是指斥他們在殿裡作買賣,更責備他們使聖殿「成為賊窩」,他們與主的矛盾進一步加深。主在殿裡治好瞎子、瘸子,又有小孩繼續喊著「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結果也招來祭司長和文士的惱怒,從主的回應,我們看到主認為嬰孩雖然無知,尚且能完全了讚美的話,但這些猶太人,不單拒絕主,他們更想除掉祂!
18至22節,耶穌回城時看見路旁有一棵無花果樹,因為餓了,就走到跟前,在樹上找不著甚麼,不過有葉子,就對樹說:「從今以後,你永不結果子!」那無花果樹就立刻枯乾了。其實那個時間並不是收無花果的時候(參可11:13),那為何主耶穌要使這棵無花果樹枯乾呢?主耶穌故意如此行,因為之前主曾經講過一個「不結果子的無花果」比喻,管園的對主人說:「主阿,今年且留著,等我周圍掘開土、加上糞,以後若結果子便吧,不然再把他砍了。」(路13:9)現在主借用路旁這棵無花果樹作比喻,暗示神要藉著使徒們為祂作見證,將福音廣傳給以色列人,但因為他們拒絕福音,不肯悔改,結果在主後七十年,他們要四散,如同像無花果樹那樣枯乾。雖然門徒當時不明白主講這比喻的意思。但主仍回答他們,若他們有信心,也可以如此成就。他們禱告,無論求甚麼,只要信,就必得著。就是指他們將來為主作見證時,他們所求的,必然按神的旨意成就。
23至27節,在主潔淨聖殿後,祂再進殿教訓人,那時,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來質問主說:「你仗著甚麼權柄做這些事?給你這權柄的是誰呢?」意思是針對主憑什麼「權柄」來阻止他們在聖殿作買賣等事,背地裡,無疑主的行動使他們損失慘重。主沒有正面回答他們的質問,主反問他們「約翰的浸禮是從哪裡來的,到底是從天上來的?還是從人間來的呢?」相信其中不少人是曾經去過曠野受施洗約翰悔改的洗禮,施洗約翰被百姓視為先知,但他自己曾見證自己不配為主耶穌解鞋帶。祭司、文士和長老比百姓應該更明白「天上來的權柄」,但他們拒絕約翰所傳悔改的洗禮,甚至將聖殿變成賊窩。他們彼此商議說:「我們若說‘從天上來’,祂必說,你們為甚麼不信他呢?」因此,他們不能這樣回答。相反,他們若說‘從人間來’,他們又怕百姓,因為百姓都以約翰為先知。這些宗教領袖是擅於保護自己的人,由於這兩個答案都不利他們,他們於是回答耶穌說:「我們不知道。」,其實他們心裡是知道的,他們根本不信約翰是先知,他們只是以謊言避開這個敏感問題。但主耶穌沒有像他們撒謊「說不知道」,祂直接回答說:「我也不告訴你們我仗著甚麼權柄做這些事。」
28至32節,主針又講了一個針對這些領袖的比喻,一位父親叫大兒子到葡萄園裡去做工,大兒子原先是拒絕了,但後來「自己」懊悔,他是真心悔改,於是就去了做工。父親又叫小兒子去做工,小兒子口裡說:「父啊,我去」,但實際卻不去。主就問這些宗教領袖作判斷,那個兒子是遵行父命呢?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他們便回答是大兒子。主便以此來定他們的罪,稅吏和娼妓原先被視為罪人,他們違背了神的旨意,但後來他們聽了施洗約翰所傳的道,便誠心悔改。但這些宗教領袖也同樣看見約翰的見證和傳講的道,但還是不懊悔去信他,他們表面上似乎是明白神的旨意,甚至自稱是守律法的人,但只是口裡說說而矣,他們根本是不遵守神的律法,既是犯罪,也不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