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指引:2022/09/18 路6章37節至49節

37至38節,「論斷」(judge)應該譯作「判斷」更準確,意思是像法官一樣,給犯罪的人作最後的判斷;「定人的罪」(condemn)應該譯作「判罪」更準確,意思是像法官判斷後,就「判對方有罪」;「饒恕人」原文作「釋放人」,意思是勸勉完我們,不要像法官那樣來對待人,反過來勸勉我們要像天父一樣,雖然證實對方有罪,對方若願意悔改,就要「釋放」他,不要將他下在監裡。「要給人」意思是將更多恩典給予他。首先「論斷」是人最容易犯的罪,因為自己好像做「法官」隨意批判。然而,我們沒有資格做法官;我們在神面前都是罪人。只不過我們各人所犯的罪和程度不同而已。主勸人不要隨便論斷人,這樣「就不被論斷」。意思是說,你現在這麼隨便就判斷人,總有一天,神要來判斷你,照著你論斷別人之時的無情態度來論斷你、報應你。你怎樣待人,神也要怎樣待你。第二是不要隨便「定人的罪」,喜歡定別人罪的人,主指出,這樣無情地定人的罪,神也必照樣定你的罪。當然這不是指有教內人明明犯罪而視而不見,教會應按聖經教導執行紀律。第三是「要饒恕人」,主說:「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原文作釋放)。」雖然我們並沒有隨便「判斷」別人,也沒有隨便「定別人的罪」,但是,最後若真的證實他有罪,我們仍要恩待他、饒恕他。主認為,因為你肯恩待他,肯釋放他,神也要如此恩待你。第四是「要給人,就必有所給的」,這是恩典,在律法以外的,雖然對方(犯人)不配得的,我們額外地送給他恩典。主指出,「就必有給你們的」,我們若給人,神也要支持我們,叫我們豐盛,能夠繼續不斷地給人。「十足的升斗」代表公平相待,你們若恩待別人,將別人不應得的也多給他,神也必恩待你們,如同用十足的升斗來量度恩典給你們,並且是「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的懷裡」。「連搖帶按」的意思是用力來「搖」升斗,使米糧「坐」下去,裡頭的空間就減少,裝載米量就更多了;再加上用手「按」,使升斗中的米糧壓得得實一點,容量更多。這代表神給你更多,更豐盛,乃是恩上加恩,超過公平原則的,多到你無法盛載為止。「倒在你們懷裡」意思是帶來的器皿不夠裝載,臨時抽起自己的外衣,用外衣來裝載.所以「倒在懷裡」,是意想不到那麼多的意思。所以,主要我們考慮,用甚麼升斗量給人呢?神就用甚麼升斗量給我們,這是公平報應的標準。但是如果我們善待別人,主卻恩上加恩地報應我們。

39至45節,主在這裡教導門徒四個分辨假先知的原則,第一個分辨原則是「瞎子豈能領瞎子,兩個人不是都要掉在坑裡麼?」主指出,假先知欺騙人說自己是「先見」,其實是一無所見.跟隨他的,終必「一同掉在坑裡」,因為瞎子領瞎子的結果就是這樣。因此,觀其缺乏屬靈危機感,竟然連前面有「坑」也看不見,即可知其先見言論是虛假的。例如:他們明明見到異端,見到危機,還是不介意與他們聯合;明明見到世俗污穢,還是用世俗的方法來敬拜神;明明察覺到邪靈,還是不介意與之相交等。第二個分辨原則,一個「受教者」在「學習過程」中,其屬靈實況必定不可能會好過「施教者」.因此,我們觀察假先知的「隨眾」,即可以看見「假先知」自己必定比他們的「隨眾」更壞。反過來說,觀察「假先知」自己,也可以知道其「隨眾」不會比他好。這裡所說的,只局限於跟一位老師學習的階段,不包括學生學完了,再跟其他老師進修的階段。主說「學成了,不過和先生一樣」,意思是由開始學習,至學成為止,學生只能越來越接近老師的程度;等到學成了,或老師的一切本事都傳授了,學生的本事極其量就只能和老師的本事一樣。第三個分辨原則是「假先知」所持的分辨標準如果很低,是不可能會影響「受教者」有更高標準的。因此,觀其分辨標準,即可知其實況。主所說的「眼中有刺」,這乃是比喻「觀察事物的分辨能力」。假先知自己有比刺大得多的「樑木」,就是假先知的道德準標如此低劣,怎能糾正別人一點點錯處呢?自己對真理的分辨能力如此薄弱,怎能教導別人明白真理呢?自己對屬靈層面的認識如此模糊,怎能教別人看得更清楚呢?主指摘這些假先知為「假冒為善的人」,可見,他們是知道自己眼中有樑木的,只是他們不肯除掉而已。自己看不清楚,卻熱心去教導別人怎樣才能看得更清楚,這就是假冒為善。第四個分辨原則是憑「假先知」所「言」,便知他們裡頭的「靈」是聖靈還是邪靈。因此,分析其言論內涵,便知其生命裡頭所充滿的是甚麼。《聖經》以「果子」來形容生命的自然流露。當一個人接受一個思想進到他的「生命」裡頭,這人不但同意這思想,還會以言語和行動來表達這思想,活出這思想的精義來,這就是「果子」的意思了。主以「果子」來形容假先知的言論,因為主在下文又說:「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好樹」與「壞樹」,是指其生命是好是壞,亦即是得救與未得救。但「好」與「壞」是生命的內在本質;「樹」和「果子」則是指這人的外表。人不能憑外「樹」的外表,和「果子」的色澤、大小、多少,而定其好壞,乃要「吃一口」果子,才知道其生命本質怎樣。所以我們不能憑假先知的工作多興旺、能力有多大、名聲有多好、跟隨的人有多少……,來判斷其真假,乃要分析其言論是否符合聖經真理,分析其靈是否真理的聖靈,才能準確知道。「荊棘」和「蒺蔾」在《聖經》中常被借用來形容惡人,和受咒詛的罪人;「無花果」和「葡萄」在《聖經》中常被借用來形容以色列中那些信主得救的人。但「荊棘」和「蒺蔾」很容易辨認,因為有刺;「無花果」和「葡萄」也很容辨認,因為芳香可口。因此,主為舉例叫人容易明白的緣故,以最容易辨認的例子來說明。假先知無論怎樣裝模作樣,裝作基督徒,必定會在某些方面自然地流露出其惡的本性來。我們要學會觀察人的「生命流露」,不要被人的「外表熱心」欺騙。主特別指明,「善人從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這是要指出,「心」就是一切「善」與「惡」貯存的地方,說出來的「話」就等於所結出的「果子」。「假先知」無論怎樣裝假也好,他總會很自然地流露出他內心所充滿的惡。人雖然刻意去裝假,仍然會情不自禁地說出內心的真實情況來。

46至49節,主在這裡指出,有人稱呼他「主阿!主阿!」這就是裝模作樣的話,因為主指摘他「不遵主的話行」,是發自他內心的,證明他的虛假。既稱耶穌為「主」,為何不遵行「主的話」呢?不遵行主的話,根本上就沒有尊重主的「主權」,沒有真的以耶穌為「主」。主解釋「結果子」的意思,就是聽了主的「話」而「行出來」。「行出來」的意思,是按照主說「話」的內容「相應地行出來」。這裡所說的蓋房子比喻,與《馬太福音》所記載的比較起來,我們就知道,主稱這個人把根基安在磐石上的人為「聰明人」;又稱下文那個不肯深深挖土的為「愚拙人」。聰明與愚拙之分,乃在於同一塊土地上,兩個人肯不肯「深深挖土」。聰明的,會想到將來可能會「發大水」,並計算出破壞力有多大,從而建造相對的「根基」。但是,因為他花了不了金錢在在根基上,他所建的房子自然就小得多了;愚拙的人認為,將來未必會「發大水」,於是就將一切力量、金錢,全部花在上蓋上,建造更大的房子,以為根基不實用,房子才實用。「建房子」代表人一生所行所作的,包括工作和信仰在內。「盤石」代表主耶穌,他是永不動搖,永遠不改變的倚靠。「建基根在磐石上」代表與主建立不改變的關係,讓「房子」的重量,完全落在「磐石」上.因此,一切造在主身上的,才能存到永遠。「沙土」代表主以外的各種信仰、哲學方法,例如財富、地位、名譽、名人、專家、社團、職業、勢力、學問、科學、哲理、宗教……等。這些都是「沙粒」,是細小的、鬆散的、污穢的、會滲水的、不可靠的、屬於表面而常常改變的、經不起打擊的、勝不過各種患難的……,恰與磐石相反。「挖土」代表遵行主的話,排除主以外任何不可靠的東西,專心尋求主,將一切建造在主身上。例如天天做隱藏的靈修工夫,與主建立良好的關係。「發大水」代表人生會遭遇到不測的打擊或災難,這些災難專為對付「根基」的。當時聽道的人很多,但真正信主和願意行道的人甚少。等到主耶穌被捉拿之時,這龐大的群眾都離開主,不能得救。我們從主復活前後,主三次吩咐使徒,招聚所有門徒到加利利主所指定的山上會面,但肯去的人只有五百,可見現在這龐大的群眾,得救的人數甚少。也許主復活後,彼得出來佈道,有三千人和五千人悔改信主,這些悔改的人中,有來自現在這群眾的.但這些人卻是後來才表示真心信主的!主耶穌指出,人在「地土上蓋房子」,意思是在一塊地的表皮上建房子,沒有探深挖土,把根基建造在最深層的「磐石」上,因此算為「沒有根基」。表皮的沙土是靠不住的,房子會漸漸下沉;等到發大水的時候,房子會倒塌。或問,為甚麼這人不肯深深挖土建造根基呢?因為這人「聽見主的話不去行」,他以為遵行主的話太辛苦了;放棄主以外的任何依靠,犧牲太大了;要視世物、世人、世界、今生的一切…為沙土,太過不理智了……。「安根基在磐石上」等於將一切所作的,都為主而作,這代價太大了。所以,不肯深深挖土的人,其實是不肯完全信靠主,以為靠今世事物就可以勝過「發大水」的人。他們貪愛世界,認為世界甚好,何必放棄?但等到「發大水」之時,水一沖,沙土就全被沖走,所倚靠的世物全部經不起災難而失去,房子就倒塌,並且「壞的很大」,因為越屬於下層基礎部份壞了,其上的房子就存留不住.若最根基壞了,房子越巨大,其重量就會造成越大的破壞力,將自己壓壞。

(以上內容主要撮要自主光哥所著《路加福音研經亮光》,詳細研經內容請參閱弟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