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指引:2022/10/02 路7章18至35節

18至20節,從前,施洗約翰曾指著耶穌說:「他必興旺,我必衰微。」(約3:30)現在約翰坐在監牢裡,他托他的門徒來問主耶穌,說:「那將要來的是你麼,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約翰的問題卻流露出心中極大的不安和矛盾。從前約翰見證耶穌是「神的羔羊」、是「神的兒子」、是「用聖靈施洗的」,因為他說:「我先前不認識他,只是那差我來用水施洗的,對我說:你看見聖靈降下來,住在誰的身上,誰就是用聖靈施洗的。我看見了,就證明這是神的兒子。」(約1:33-34)本來,「聖靈和神的聲音」就是最好的明證;現在約翰卻懷疑耶穌可能不是「基督」,乃是以「自己」長時間坐牢的感受為證。約翰還不明白耶穌基督要分兩次到世間來,第一次是要藉著死,敗壞掌死權的魔鬼;第二次來才作王,拯救以色列人,統治全世界。約翰以為,耶穌如果是基督,他現在應該起來有所作為,推翻羅馬帝國,拯救他和百姓脫離腐敗的公會,獨立以色列國才對。但是,他等了這麼久,完全看不見耶穌有任何革命的行動,所以漸漸懷疑起來。不過,約翰雖然懷疑,他還是信得過耶穌會說誠實話,所以打發兩個門徒來問耶穌,請耶穌親自說明自己是不是基督。因為約翰從來沒有聽過耶穌直接表示自己是基督;他認為,耶穌最低限度也應該清楚一點,直接表白自己是誰才對。約翰說:「……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這句話表示,約翰雖然信心搖動,還以「等候基督」為最大盼望,只不過他要澄清,究竟耶穌是不是基督而已。

21至23節,當時,耶穌剛剛醫治好不少病人,又行了不少神蹟奇事,主就用這些現象來回答約翰,但仍然不肯直接回答約翰他是不是基督。耶穌吩咐約翰差來的兩個門徒說:「把所看見所聽見的事告訴約翰。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痳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意思是「這些工作,就是基督的身份證明了。」因為與以賽亞書所預言的基督吻合,經文說:「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叫我傳好信息給貧窮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報告耶和華的恩年,和我們神報仇的日子,安慰一切悲哀的人。」(賽61:1-2)主耶穌要約翰明白,真基督不會這麼快就起來革命,推翻羅馬帝國,獨立以色列國的;基督要先照《聖經》預言,顯能力於醫病、趕鬼、叫死人復活、傳福音等事工上.這樣的能力是一般人所沒有的,證明聖靈降臨在耶穌身上之後,耶穌才有這樣的能力。最後主加多一句話說:「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暗示約翰派人前來這樣問耶穌,是信心搖動的表現。我們相信,施洗約翰雖然信心差一點動搖,他的門徒將主耶穌的話帶回去告訴他的時候,聖靈會感動他,重新恢復信心。

24至28節,主耶穌故意等約翰的門徒走了,藉著約翰來提醒眾人,因為群眾之中,有極多的人還未得救。他們雖然從前出到曠野去聽約翰講道,又受約翰的浸禮,現在又跟隨耶穌,要聽耶穌講道;但他們的動機不正,所以主問他們說:「你們從前出去到曠野,是要『看』甚麼呢?」意思是說,他們出去曠野不是要聽道,而是要「看熱鬧」而已。主進一步問:「要『看』風吹動蘆葦麼?」這話,相信是有人出去看過約翰的悔改運動之後,回來批評說:「人們出去,不過像風吹動蘆葦一樣而已,毫無意思!」現在主反問他們,約翰的復興運動真是「風吹動蘆葦」那麼簡單麼?這是『看熱鬧』的心態,他們不明白天國的道理,就批評群眾像「蘆葦」一樣,約翰講道的「風」吹他們向左,他們就向左;吹他們向右,他們就向右。主只是指出這個問題,並沒有回答。因為他們不明白這「風」就是從神而來的「聖靈」,所以能叫這麼龐大的群眾出到曠野,要聽「天國近了」的信息。他們若不肯聽從,主耶穌就是給他們解明「神的風」是甚麼,也是甚麼,也是沒有用的。主又再一次問他們,出去是要「看」甚麼?卻不是問他們出去是要「聽」甚麼?言下間,主還是強調他們出去是「看熱鬧」,不是要「聽道」。主繼續問他們,「要看穿細軟衣服的人麼?」暗示他們「看熱鬧」的心態,叫他們「失望而回」。他們明知約翰穿的是最粗糙的駱駝毛衣服(這是先知的服裝),卻憑約翰的衣著外表來批評,真是不應該。他們認為,如果約翰真是神所派來傳講「天國信息」的,最低限度外表也像個「政治家」,或「王室裡的人」,穿著華麗的衣服才對;如今約翰所穿的是那麼平凡和粗糙,怎能做大事呢?主卻對他們說:「那穿華麗衣服,宴樂度日的人,是在王宮裡」,表示約翰雖然傳講「天國近了」,他不須要是一個革命家,或王室裡的人。約翰乃是個先知,所以穿上先知的服裝。(參王下1:8, 亞13:4)這些人「看」龐大群眾出到曠野為「風吹動蘆葦」;又「看」約翰的外表衣著,就判斷約翰為「不像出身於王室的革命家」。他們不肯「聽」,又不肯「悔改」,所以天國的信息無法進到他們裡面。其實約翰灰心,險些信仰動搖,完全是因為這些人從前出去到曠野,形成虛假的大復興,欺騙了約翰,叫約翰以為他們真心悔改,沒想到他們是出去「看熱鬧」。因此,主耶穌指出「龐大群眾心理」是不可信、不可靠的;千萬不要以為,龐大群眾所形成的人潮,就等於「大復興」。第三種出去曠野的人想去看「先知」,自從舊約最後一位先知過去了,已經超過四百年沒有先知出現。現在他們聽見有人在曠野,穿著先知的毛衣,傳講「天國的信息」,他們就被好奇心驅使,出去看個究竟。可惜,這種人願意關心先知的事,卻不肯聽先知講道,他們還是失望而回。對於這種稍有屬靈意識的人,主給他們較為詳細一點講解,指出約翰雖然是先知,卻不是普通先知,乃是應驗瑪拉基先知所預言的:「萬軍之耶和華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豫備道路。你們所尋求的主,必忽然進入他的殿。立約的使者,就是你們所仰慕的,快要來到。他來的日子,誰能當得起呢?……因為他如煉金之人的火……熬煉他們像金銀一樣、他們就憑公義獻供物給耶和華。」(瑪3:1-2)經文所說「預備道路的使者」,就是施洗約翰;「立約的使者」,就是主耶穌。因此,主暗示群眾,他就是瑪拉基先知所預言要來立約,又要煉淨他們使者。然而,當時的群眾,既然不真心聽約翰所傳的信息,也沒有心聽主耶穌的解釋.他們不明白約翰為主預備百姓,叫他們等候基督;連約翰自己也信心動搖,也開始懷疑所等候要來的可能不是耶穌.群眾就更不用說了,他們也無法相信耶穌就是要來的基督。這裡,主耶穌講論「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大過約翰的」,因為他預備道路,讓一位比他「更大」的基督來到。兩者比較,約翰曾經指著基督說:「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來,我就是給他解鞋帶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路3:16)然而,群眾只注意到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大過約翰;沒有注意到約翰所介紹的耶穌就是更大的基督。約翰是「婦人所生的」,基督不是「婦人所生的」,而是「童貞女所生的」,稱為「神的兒子」、是造物主,比所有受造的天使和世人更大。雖然約翰為主預備道路而偉大起來,但是如果約翰懷疑主,在信心上跌倒,他在天國裡,最小的也要比他大。在天國裡最小的,比地上任何人都大,這不是因為他們有甚麼偉大的表現,乃是因為他們與主聯合起來。可見信心大的人,在天國裡為大;信心小的人,在天國裡為小;信心動搖的人,在天國裡無份……人信多少,就得多少。

29至30節,這裡所說的「眾百姓和稅吏…以神為義」,是指那些曾經出到曠野去聽約翰講道的人,現在他們明白原來「信心大的人,在天國裡為大;信心小的人,在天國裡為小;信心動搖的人,在天國裡無份」,他們就「以為神為義」,意思表示同意這個原則,認為「很合理」(「義」就是「對」的意思)。他們認為自己本是罪人,不配進天國;現今神差約翰來,給他們悔改的機會,讓他們得以進入天國,他們已經喜出望外了.雖然在天國裡可能稱為最小的,也是恩典。但那些靠律法自義的法利賽人和律法師,既然不肯承認自己是罪人,又不肯到約翰那裡悔改受浸,他們當然不同意主耶穌評論約翰的原則,認為罪人怎可能因為受約翰的浸、和相信耶穌,就得以進天國呢?若是這麼簡單,摩西吩咐他們遵守這麼多禮儀和規條,豈不是白費嗎?他們已經照律法所要求的,過一個嚴守律法的生活了,如果這樣還不算為義,遵行摩西律法又有甚麼用呢?他們為此而廢棄了 神的旨意,就是神所賜的義是按恩典原則白白賜給我們的救恩。

31至35節,主說:「我可用甚麼比這世代呢?」好像一時間不知道怎樣形容這世代,才能叫眾人明白。「世代」二字代表當代所有活著的人。雖然經文直指的,是當時的法利賽人和律法師,但他們原是全國的信仰代表,看他們的反應就知道整個世代的普遍反應如何。當時跟隨主的群眾,外表看來,他們好像對主十分敬佩、和樂於跟從,但主揭發他們的心態不對,他們的跟隨不是真心的。主以「孩童在街市上(玩耍)」作比喻,因為街市那裡有許多人來人往.人群的心態,正好是那些不真心跟隨主的群眾的心態。他們看見有一些孩童在街市上演戲,於是大家就聚集來看。但看的人都是袖手觀看、說說笑笑而已,沒有一個認為這些孩童所演的戲是真的,所以沒有人會認真回應。主借用這些群眾來比喻,指出他們從前出去「看」約翰,現在「看」耶穌,只不過像「看」孩童演戲一樣而已.他們認為約翰和耶穌都演得不好看,以致他們撇咀搖頭地表示輕視。約翰出來傳道,責備眾人不肯悔改,他們就「看」約翰在飾演「出殯遊戲」,認為約翰講道,不過像「哭喪」一樣罷了;約翰指摘他們不信,就像孩童演戲時,彼此埋怨對方不合作,說:「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為甚麼)不啼哭?」其實約翰講道,用嚴厲話責備人,使不少人認罪哀哭;但那些不信的群眾,不但沒有哀哭,還暗暗批評說:「哈!哈!你演戲演得這麼差勁,還要我們陪你們一同啼哭嗎?」耶穌出來傳道,帶來天國的好消息,叫不少窮人、病人、被鬼附的人…都得到幫助。但主指摘眾人仍然不肯信「福音」,眾人就「看」耶穌這樣的指摘,像飾演「娶新娘遊戲」的孩童彼此埋怨一樣,說:「我向你們吹笛,你們(為甚麼)不跳舞?」眾人的反應卻是:「哈!哈!你這飾演新郎的,飾演得這麼差勁,還要我們陪你們一同跳舞嗎?我們就是給你們拍掌叫好,也只不過是趁熱鬧而已,不是真與你們一同演戲的,我們怎可能會認真跳舞呢?」主引約翰「不吃餅,不喝酒」的表現為例.約翰不吃餅,不喝酒,原是因為貧窮,和住在曠野,所以沒有餅吃,只能吃蝗蟲和野蜜;又因為他是拿細耳人,天使曾經吩咐他一生不可喝酒。約翰這樣遠離世俗,過一個極其簡樸的生活,才有能力傳道責備人。想不到,眾人竟然批評他為「被鬼附著的」。他們認為,約翰在曠野所過的實在是「非人生活」,與世隔絕,像被鬼附一樣。這樣,他們憑外表判斷約翰不正常,他所講的道也不正常,用不著聽他。另一方面,主自己因為樂意接觸罪人,領他們悔改,所以常常出席眾人的筵席,與罪人一同吃喝,過一個「入世而出世」的生活,表現出「出污泥而不染」。尤其是主呼召利未作他的門徒,利未大擺筵席,請主來赴筵席,又請來許多稅吏和罪人一同赴筵席,好向他們傳福音作見證。(路5:29)可是,不信的群眾就批評耶穌是一個「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這樣,他們又憑外表判斷耶穌,認為耶穌與罪人為伍,他所講的道也不值得聽。約翰「避世的生活」被眾人評為被鬼附;主耶穌「入世的生活」被他們評為貪食好酒。主指出,這就是他們惡意評論的證據。試問,不應出世,又不應入世,那麼要怎樣做才對呢?可見這些不信的人,只憑外表論斷人,不肯聆聽主和約翰所講的信息,是為「沒有智慧」,不是「智慧之子」。約翰「不吃餅,不喝酒」,主耶穌卻「也吃,也喝」,表面上好像相反,其實兩者都有「智慧的理由」.所以主說:「智慧之子,都以智慧為是」,意思是說,明白事理的人,不會隨便按外表論斷人,卻會先了解各人吃喝,或不吃不喝的原因,才作出判斷。主被眾人批評,或冤屈為「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主卻沒有忿怒,也沒有反指控他們,也沒有為自己辯護和詳細解釋,只表示「智慧人」會明白,因為「智慧人」不以外表來論斷人,乃以「智慧」作為判斷事理的原則。這樣,眾人和法利賽人因為不明白而妄下論斷,主認為不要緊,因為他們不是智慧人,他們的論斷也不會有甚麼大影響,不必與他們一般計較。

(以上內容主要撮要自主光哥所著《路加福音研經亮光》,詳細研經內容請參閱弟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