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指引:2024/03/03 約6章1節至15節

1至2節,「這事」是指主耶穌在安息日治好那病了三十八年的患者和由此引致猶太人與主耶穌衝突的事件(約5章)。過了一段時間,主耶穌渡過加利利海,作者補充這就是提比哩亞海,提比哩亞城是當時加利利省的首都。那時有許多人跟隨主,「許多人」在原文意思是「擠滿、群眾」,即跟隨主的人數極多。因為他們看見主耶穌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蹟,「病人」和「神蹟」都是眾數,即不止於第5章所記那醫治的神蹟。當時的群眾是被神蹟吸引,但他們是否真的相信主耶穌就是神的兒子呢?想想我們今信主,到底是為從神哪裡得到「好處」?還是相信甚麼呢?下文的事件也將進一步說明當時群眾的心態。

3至4節,主耶穌上了山,和門徒一同坐在那裡,其實他們不單是坐在山上,根據路加福音9章所記,主耶穌還了接待跟隨祂的群眾,就是對他們講論神國的道,又醫治那些需要醫的人。約翰特別加註「那時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逾越節對猶太人而言,那是記念摩西帶領他們先祖離開埃及為奴之家的特別日子,現在他們見到主耶穌所行的神蹟,相信他們很自然想知道這位是否就是那要來的先知,拯救他們脫離羅馬人的手。

5至7節,「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參考路加福音9章,那時日頭快要平西,十二個門徒來對主說:「請叫眾人散開,他們好往四面鄉村裡去借宿找吃的,因為我們這裡是野地。」主耶穌的回應是說:「你們給他們吃吧!」主耶穌正向群眾講神的道,看來祂認為不應該就叫眾人如此散去。若要他們繼續聽道,又要得吃,那就由門徒給他們吃吧。約翰記載主耶穌問腓力話說:「我們從那裡買餅叫這些人吃呢?」有學者指出主耶穌問腓力,因為腓力是當地人,但無論是否如此,無疑腓力的反應是不知所措,他回答主說:「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叫他們各人吃一點,也是不夠的。」按當時的情景,面對數量龐大的群眾,他們那有足夠的金錢來買食物呢?當時的一兩銀子就等於是一個工人十天的工資,但二十兩銀子合起來也無法滿足到五千人的晚飯需用。其實主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祂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相信主耶穌利用這次機會來訓練門徒,在往後的日子,生活需用是門徒在傳道時經常面對的問題,倚靠神的供應是他們必須學習的信心功課。顯然從腓力的回應,我們知道他當時並不明白主耶穌的心意。

8至9節,那時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帶了一個孩童到主那裡,對耶穌說:「這裡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甚麼呢?」安得烈的行動表示他已盡力而為,結果還是只有五餅二魚,面對最少大量的群眾可說是「滴水車身」。這個孩童願意拿出他所有的食物來交給安得烈也是難能可貴,微不足道的孩童獻出微不足道的餅魚,最後竟然為主所用,滿足了群眾食用的需要有餘。

10至13節,本段記載主吩咐門徒叫眾人坐下,數目約有五千,其實總人數不止五千,這裡的用字在原文是指男性,同時,馬太福音14章21節更指出當時的人數超過五千人,因為「吃的人,除了婦女孩子,約有五千」。福音書記載他們都是有序的坐下,相信他們大部份人都看到這次主耶穌所行的神蹟。主耶穌拿起餅和魚來,祝謝了,就分給那坐著的人,分魚也是這樣,人數如此之多,不是主耶穌一個人將餅和魚分給群眾,而是由門徒協助分派。我們很難想像這個神蹟的實際情景,門徒用籃子分派的餅和魚好像分之不盡,約翰還補充「都隨著他們所要的」,就是食用群眾要多少,他們就能得多少,但門徒載食物的籃子依然盛滿食物。筆者想最深刻經歷這次神蹟的理應是這分派食物的十二門徒。當群眾都吃飽了,主耶穌對門徒說:「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糟蹋的。」對於食不完、用不竭的神蹟之後,主耶穌卻不浪費父神的厚賜,這實在是身處富足的信徒應該學習的功課。有些不信神蹟的人或別有用心的人解釋這段經文時,嘗試淡化神的作為,並指出因為群眾見那孩童甘願獻出五餅二魚,因此受感動而拿出他們自備的食物與他人分享,他們這樣的解釋無疑是否定了聖經所記的神蹟,但這解釋明顯並不合理。第一、倘若所有食物均出自眾人的自備食物,為何眾人吃飽剩下的餅碎竟裝滿了十二個籃子,縱使他們帶多了所需用的,也不致於如此的多。第二、如果這不是神蹟,約翰就不會說「眾人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就說:“這真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甚至要強逼主耶穌作王。若按這些不信神蹟的人之解釋,感動群眾的就不是主耶穌,而是那個五餅二魚的孩童,如此,他們應該推舉「那孩童」作王!而不是主耶穌。

14至15節,約翰記載群眾因這神蹟的反應是「眾人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就說:“這真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摩西在申命記18章15節指出神應許以色列「耶和華你的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興起一位先知像我,你們要聽從他」當他們看到主耶穌如同摩西用神蹟在曠野供應他們先祖食物一樣,他們便聯想到主耶穌就是摩西所說的那一位要到世間來的先知。群眾以為主耶穌會像摩西那樣帶領他們脫離羅馬政權的轄制。因此,他們便要強逼祂作王,但主耶穌既知道眾人要來強逼祂作王,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無疑主耶穌這樣退去,就是不要作他們的王,正如主說祂的國不屬這世界(約18:36)。同時,這群人不是因為信祂而跟隨祂,背後的原因乃是因吃餅得飽(參約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