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會傾向「娛樂性」和「激情化」,是世界性的現象。主要原因是,眾教會都以「討好人」為大前題,忽略了「討神喜悅」;又忘記了主耶穌說:「父要人用『靈』(spirit)和『真實』(truth)拜祂。」
所以「屬靈路線」告訴我們,崇拜節目最重要是「擘餅記念主」,因為在「自由分享」的過程中,聖靈有最多的機會感動人起來分享。請看神所設計的「會幕」,也安放「陳設餅的桌子」,為的也是記念主。
為了讓聖靈有更多機會感動人,我們的「主日講道聚會」也沒有固定的秩序,乃由主席在禱告中,感受到聖靈帶領,編出獨特的,不是每週相同的「秩序」,如同講員每次講道都不同,都是按聖靈感動而講一樣。
我們在聚會中沒有念信經、背主禱文、慣性祝福、會前宣召等習慣;也沒有「詩班」獻詩,因為會眾很難聽明白詩班唱的是甚麼,因此不能同心說阿們;只能當作一項音樂節目來欣賞而已。按真理,我們認為神喜悅全體唱詩讚美祂,多過幾個詩班員唱詩讚美祂。雖然如此、我們並不反對偶然有肢體受感動,組成小組詩班獻詩讚美神;我們只反對固定性的,不是出於感動的詩班獻詩。我們也不贊成全體會眾一同開聲公禱,這樣會造成混亂,叫人誤將血氣衝動當作聖靈感動,別人也無法聽清楚而一同說阿們。(參林前14:26-32)
「屬靈路線」要求講道不重「知識」和「資料供應」,乃應注重「生命培育」。講者所講的道,必須先在神面前受感動,然後才能感動人,這樣才是「以生命影響生命」,因為講者的靈性生命如何,日子久了,聽他講道的會眾的靈性生命也必定如何,絕對不能超越講員;正如主說:「學生不能高過先生。」所以,我們無法接納靈性生命欠佳的傳道人長期講道;傳道人必須自己先有豐盛生命,才能建立有豐盛生命的教會。教會應該有一個機制,勸諭傳道人改善自己的屬靈生命,或減少他講道的機會。
我們沒有在聚會中即場收奉獻的習慣,因為即場收奉獻會使奉獻者不是出於聖靈感動,而是出於勉強。我們強調教會是「神的家」;家中各人應該很自然地拿「家用」回來,自行放在「奉獻箱」中,使神的家有糧。不是以「十分之一」為標準,而是以「愛神的心」為標準。正如保羅說:「當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神所喜悅的。」(羅12:1)
神又說:「誰也不可空中朝見我。」(出23:15, 34:20, 申6:6)我們強調,出席崇拜聚會,不是為與朋友相見,而是為「禮拜神」,因此禮拜的人應該「穿禮服」、「帶禮物」、「有禮貌」(不遲到,不喧嘩)。一切佈告事項只歸榮耀與神,不歸榮耀與人。所以我們佈告上週奉獻,也不刊登奉獻者的名字,不高舉人。
我們的姊妹在聚會中不蒙頭,這只是古代的風俗而已。但我們不反對別教會蒙頭;我們認為姊妹只要依從聖經教訓,自己不做「頭」,乃讓弟兄做「頭」,正如神是基督的頭,基督是教會的頭,男人是女人的頭,這樣就履行了聖經的教訓。所以我們教會的姊妹不做長老,不主持聖禮,不講帶領新路線的道。